壹、人工尋找:
(1)選擇竹子
幼竹不會長出竹筍,而且幼竹表面顏色比較淺。總之顏色越深越老。壹兩年的竹子更綠。建議找兩年以上四年以下的竹子。壹般看竹葉顏色,黃嫩的1-3歲。3年後,葉子有點暗,深綠色,葉子的紋路更清晰。
(2)選擇土壤質量
最好選擇土壤比較疏松的地方,看地面有沒有裂縫。竹株的下壹個竹枝延伸的方向大致平行於竹鞭的方向。沿著這個方向觀察地面,凡是表面有輕微隆起、松動、開裂的土塊,用腳輕輕壹踩,就是竹筍的標誌。
在沒有挖掘的地方,觀察地面水道的痕跡。有水道痕跡的地方就有竹筍;竹鞭分叉的地方有竹筍;竹鞭突然有竹筍從地下深處冒出來;挖冬筍時,隨便挖深壹點,出現大冬筍,說明這裏的冬筍又多又大;冬筍都是大的,說明這裏是挖冬筍的好地方。
(3)選擇竹筍的走向
年齡較大的母竹,竹筍結在母枝上的竹鞭和母竹的前面;幼竹母,竹筍結在竹鞭的枝上,壹般在竹母後面。不要去挖被判定為無筍的竹簽,以免損壞竹簽浪費能源,也不要盲目把母竹周邊全部挖空。遇到風雪天氣,母竹會被連根拔起毀壞。挖筍時,要選擇枝葉繁茂、葉色深綠、有少量黃葉的竹類植物作為尋筍對象。
(4)什麽樣的挖掘?
兩頭尖,中間彎,春天爛;上細下粗,來年又成新竹。筍體彎曲、基部尖薄或有裂紋、老化的筍體,基本不會轉化為筍體,可挖。那些基部豐滿、根系發達、殼嫩、竹筍包裹緊密的,是改造竹筍、破土促進來年林地繁榮的基礎,需要保存,最好不要挖。
二、冬筍檢測儀:
像上面這樣手動找真的很麻煩。現在有壹種機器叫冬筍檢測儀,淘寶上有賣。它可以很容易地探測到地下哪裏有好的冬筍可以挖。這樣挖冬筍就不會那麽累了,省時省力。
壹直以來,冬筍的挖掘都是憑經驗。但在廣袤的林地,沒有經驗的人壹般很難發現和挖掘。反而造成到處挖坑,地下斷流,嚴重影響春末夏初竹筍長出竹筍和毛竹的數量,使產量全面下降,偶爾挖出的冬筍受損,賣不出價錢,甚至賣不出去。人工勞動,費時,效率低,對竹林和林地破壞大,推薦冬筍探測儀。
挖冬筍的技巧竅門:開始挖筍的方法比較簡單,註意不要用力過猛,沿路挖透泥土,避免傷到竹筍。可以先在基地附近挖淺壹點,找壹根結實的黃色或棕色的鞭子,然後順著鞭子挖土,找冬筍。
壹般挖筍的時候,看筍尖小尖的方向,朝那個方向挖,可以去掉5CM以上的土。把竹筍挖出來,看著根的方向,沿著兩邊挖。妳壹定要小心,不然“腰斬”很常見。壹般在根的兩側10節以內還有其他竹筍。
刨筍時要小心,盡量不要傷到小筍和竹根,刨好後用原土掩埋。找到竹筍後,要仔細鋤去旁邊的土,找到正在生長的竹根,就地(竹根和竹筍的交界處)切開。這樣有利於保持鮮嫩,也更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