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植物(包括濕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靜態水培本質上是缺氧培養,其前提是無汙染培養。因為如果營養液被有機物汙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這些有機汙染物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當汙染嚴重且氧化較快,營養液不能從空氣中吸收足夠的氧氣來補充耗氧量時,水中的溶解氧就會逐漸減少,甚至接近於零。此時厭氧菌會大量繁殖並活躍起來,引起水中有機汙染物的厭氧腐敗分解。這種分解會產生硫化氫、氨等有害氣體,並發出臭味。因此,維持溶液中必要的溶解氧水平是維持營養液清潔度和無機性質的決定性因素。否則必然會導致栽培植物根腐死亡。
在空氣幹燥的地區,如何讓馬蹄蓮長出綠葉和巨大的花蕾,加淺水飼養的方法簡單易行,效果極佳。
將帶孕苗的盆栽馬蹄蓮植株置於直徑略大於花盆底徑的淺瓷盤中,然後向盤中註入深度約為0.5厘米的清水,每天主要給盆土澆水,保持盆土濕潤。當溫度上升到15℃左右時,花芽進入快速生長期,可在盆土中施入無刺激氣味的片狀或顆粒狀復合肥,促進植物生長和花芽膨大。這樣,在馬蹄蓮開花期間,植株不僅營養充足,而且始終處於相對濕潤的環境中,可以保證其葉片濕潤,花蕾晶瑩剔透,能夠萌發出更多的後代。
加淺水養馬蹄蓮,既可以避免給盆土澆水時弄臟桌子的擔心,又可以避免短期內因缺水而影響盆花的生長。采用這種方法栽培傘草、蘆筍、龜背竹、春羽、蜘蛛蛋等濕觀葉植物是非常可取的。
馬蹄蓮有什麽特點和習性?
馬蹄蓮又名慈姑花、野芋、水芋,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70厘米,有肉質塊莖。葉心形、箭形,四周綠色或有時有白斑,葉柄長,上半部有角,下半部有鞘狀折疊的桅桿。莖高於葉,肉質穗黃色圓柱形,佛焰苞的觀賞部位為白色、黃色、粉紅色。漿果不容易成熟。花期為3-5月,常見栽培品種有:綠葉白花的白色馬蹄蓮,花期為冬季至春季;馬蹄蓮的葉子呈亮綠色,有白色和紅色的透明斑點,莖比葉短,夏季開花。
馬蹄蓮原產於南部非洲。性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生長期間需要適當的光照,尤其是開花後,否則佛焰會呈現綠色。最適生長溫度為:10至次年3月,溫度為13-19℃,3月至10為19-25℃。不耐寒,要求最低溫度不低於10℃。在中國,大多使用盆栽植物,但在初霜時,它們被移到室內防寒。它不耐旱,生長在幹燥的環境中,容易黃葉。開花期需要更多的水。適合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如何種植和養護馬蹄蓮?
馬蹄蓮是觀葉觀花的盆花,也是重要的切花材料。盆栽時應選擇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施足基肥。基肥應為充分腐熟的餅肥和豬糞。在早春(或秋季)第壹次開花後,在母株根周圍發芽的胚芽被挖出並單獨種植在花盆中。種植後澆足水,放在陰涼處,保持土壤濕潤。出芽後移至有散射光的遮蔭棚養護。註意不要直接暴曬或者完全遮擋。除了在種植前施基肥外,在生長期間每20天左右追施壹次液肥。肥料可以是腐熟餅和水,旺季每隔10天加壹次氮磷鉀混合稀液肥。施肥時,禁止將肥水倒入葉鞘內,以免腐爛。
另外,生長期要勤澆水,早晚給花盆周圍的地面噴水,增加濕度。最好用海綿蘸水擦拭葉子5 -7天,保持清新幹凈。葉子茂盛的時候要及時打薄,以利於提取花梗。馬蹄蓮在春節開始開花,花期為3-4月。花枯萎後,應及時剪去殘花和花蕾,以免消耗養分。花可以持續到五月。5-7月進入休眠期,要少澆水,給它創造壹個相對幹燥的環境。當葉子都變黃時,取出鱗莖,存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秋天再種在盆裏。
如果不允許馬蹄蓮睡覺,可以在6月下旬輪換到完全遮蔭、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每天中午和下午都要在地面噴水2-3次,以降低溫度,馬蹄蓮在白天溫度不超過30℃的情況下也能繼續開花。
壹般在5438+10月6月寒露節前,將馬蹄蓮移入室內,控制澆水,保持室溫不低於10℃。每周用接近室溫的淺水洗壹次葉子,保持葉子的新鮮和綠色。如果空氣幹燥,要在花的周圍噴水加濕。冬天註意增加光照。為促進早春開花,2月可澆1-2倍薄肥水。
馬蹄蓮在生長季節通風不良時,最容易發生蚜蟲危害。蟲害發生時,可噴灑40%氧化樂果1,500-2000倍液進行防治,並註意改善通風條件。
馬蹄蓮局發生什麽生理疾病?
馬蹄蓮喜歡在潮濕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足夠的水分。澆水過少,葉柄會因失水而斷裂;水量太大,根部會腐爛,施的少,營養不足,葉子會變黃;肥料太多會造成葉子發黃,所以肥水要適量。在生長期間,始終保持盆土濕潤。馬蹄蓮應該覆蓋在陰涼和潮濕的空氣中。在夏季,如果不采取降溫增濕、防強光照射等措施,葉色最容易變黃或萎蔫。此外,馬蹄蓮容易受到煙草的傷害。如果放在用煤爐做飯或取暖的房間裏,經常被煙熏,大量的煙覆蓋在葉子上,會造成葉子發黃,影響開花。所以要註意安裝煙囪,讓空氣流通,防止吸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