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求蘭州各大名牌牛肉面的總店。

求蘭州各大名牌牛肉面的總店。

壹、老牌子牛肉面

 1、 “薩達姆” (蘭州第二熱電廠門口,在網上都曾壹現芳姿)

 味道鮮,辣油足,老板娘精明強幹,“薩達姆的雙加”曾經是我等饕餮的代名詞;不過這兩年再沒去過,不知道是否風采依舊。

 

2、“蒼鷹”(蘭州電力學院旁!!!3512!!)

 和“薩達姆”壹樣,以異名和美味奪人眼球,博人口碑,多年前紅極壹時,但近年來好像式微。

 

3、“半坡”(白塔山西面山坡坡上)

 同樣是怪異名字,味道不錯,湯很地道,但原店衛生條件不佳,這幾年大街小巷冒出好幾家“半坡”,也不知是真是假。我覺得“半坡”離開了真正的半坡,也就沒什麽美食和美學價值了。

 

4、“馬有布”(永昌路北段大眾市場南邊、永昌路南口;現在在廣場東口平安保險樓的旁邊)

 十幾年前有個電視劇“牛肉面的故事”在央視播出,該劇拍攝基地即在此店。此店出品湯清、辣旺,很有些風骨。怎奈經營者不爭氣,沒有抓住時機提升層次,犯了許多錯誤,比如永昌路南口又開壹家,店招碩大:“牛肉面的故事在金城(大字—這好像應該是壹句標語而不是店招)”、“馬有布牛肉面總分店(小字——總分店,總店?分店?),讓我每次路過看到都想笑。

 

5、“高湯牛肉面”(蘭州卷煙廠門口的)

光看名字,就知道品味之正宗,可惜好像也找不到了。

 

6、“馬子祿”(大眾巷)

 很長壹段時間,“馬子祿”就是蘭州本地人心中牛肉面老字號和權威的代名詞,的確,老馬秘而不宣調出來的湯味道雖然不很竄,但的確越品越有味道。說到這裏,不得不說牛肉面高湯的壹個判斷標準——飲後不芻痰。很多牛肉面湯並非高湯,而是調料湯,所以湯喝完後讓人老想吐口水,好牛肉面決無此種現象。馬子祿面雖好,但服務態度確實很惡劣,不喜歡。

 

7、“蘭清閣”(原在酒泉路中央廣場那壹排鋪面中)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當年的“蘭清閣”的與眾不同——尖瘦大碗,湯濃面黃,色澤誘人,最難能可貴的是,面碗裏的牛肉不是薄片而是指頭肚大的方丁,這種配料的突破,令我相思到如今。

 

8、“金鼎”(廣場東口、秦安路、西津東路、雁灘橋頭等地)幹凈,湯味不偏,最出色的是吃面時另叫的肉丁和蘿蔔,肉丁小碗30,大碗40,味極鮮美,蘿蔔味道也是出類拔萃的——“金鼎”因為承擔了很多接待任務,所以成為很多外地人認識正宗蘭州牛肉面的窗口。

9、“全順樓”(安定門甘霖大廈對面)

 高檔次清真酒樓,以特色牛肉面為主線,面拉得好。

 二、面界新秀牛肉面(多為連鎖)

1、“國保”(總店在酒泉路南段接近中山林路東小巷內,分店分別在舊大路斜路中段白銀路小學旁、平涼路北段華聯商廈東門對面) 總店和舊大路分店味道都不錯,捧場的人很多,有時候10點去了還要排長隊,華聯分店味道壹般,湯比較鹹。

2、 “壹加壹” (通渭路)

 這個與當年西站“壹加壹”火鍋同名的店很幹凈,面也比金鼎的好吃,只是知名度還不夠。

3、“伊美思牛肉面大王”(酒泉路北段銅鑼灣旁邊、東口南副商場壹樓都有它的蹤影)

味道還可以,買票時給張比較有檔次的餐巾紙和衛生筷,這種服務方式比較貼心。

4、“黃師傅”(永昌路北口、閔家橋、廣武門)

 先前去過永昌路和閔家橋的店,說實話感覺並不出眾,前段時間廣武門分店開業後,周圍有人吃過說好,遂慕名前往,第二次吃才發現,有點名不虛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