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是小麥嗎?
燕麥和小麥是兩種不同的谷物。小麥是壹種禾本科植物,廣泛種植於世界各地。它起源於中東肥沃的新月地帶,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作物之壹。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壹,磨成面粉後可制成面包、饅頭、餅幹、面條等食品。發酵後,它可以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物質燃料。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和維生素C等。燕麥:潤腸通便保護心血管系統,(拉丁學名:Avena sativa L .)為禾本科植物,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雀麥、野麥。燕麥不易脫皮,所以被稱為皮燕麥,是壹種低糖、高營養、高能量的食品。燕麥味甘,性平。能益脾養心止汗。燕麥的脂肪含量居所有谷物之首,是大米和白面的4 ~ 5倍,其脂肪主要由單壹不飽和脂肪酸、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組成,僅亞麻油酸就占全部不飽和脂肪酸的35% ~ 52%。燕麥還含有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和維生素E,其含量也高於大米和白面。燕麥還含有維生素B1、B2和葉酸,以及鈣、磷、鐵、鋅、錳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燕麥不僅營養豐富,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已被列為保健食品。燕麥味甘性溫,能補虛止汗。現代研究表明,燕麥中所含的亞麻酸是人體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能維持人體正常的代謝活動,也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必需成分,對維持人體性功能也有重要作用。燕麥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脂肪酸、可溶性纖維和皂甙,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不僅能調節脂肪和減肥,還有助於降低血糖。燕麥中含有維生素B1、B2、維生素E和葉酸,能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疲勞,有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燕麥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幫助老年人預防腸燥便秘,有預防腦血管疾病的作用。燕麥含有礦物質和鈣、磷、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可預防骨質疏松,促進傷口愈合,預防貧血。由於味道不好,燕麥過去常被用作馬的飼料。近年來,人們意識到燕麥是壹種極好的保健食品。燕麥最好煮粥吃,大家都可以吃。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肥胖、自汗盜汗、動脈硬化、貧血、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患者,以及老年人、孕婦、產婦、兒童,都適合常吃燕麥片。壹些百歲老人每天早上只吃燕麥片。燕麥雖然營養豐富,但也不能壹次吃太多,否則可能會引起胃痙攣或脹氣,所以壹定要適量食用,不可小覷。
對燕麥知之甚少
燕麥屬於小雜糧,主要有兩種,壹種是皮燕麥,壹種是裸燕麥。
蓧麥熟了就沒有殼了,俗稱油麥,也就是蓧麥,國內多有。去皮燕麥成熟時有殼,如進口澳洲燕麥。
在中國,燕麥(裸燕麥)是主要的高山作物之壹,是壹等雜糧。集中分布在壩上等高寒地區,屬於草亞科,黍屬。其生育期與小麥大致相同,但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喜陽光。
中國是燕麥的起源地之壹,內蒙古武川縣是世界燕麥的發源地之壹,被譽為中國“燕麥之鄉”。古籍中已有記載。在《爾雅·曹氏》中稱之為“糜”,《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稱之為“龐”,在《唐本草》中稱之為“雀麥”。《本草綱目》說:“燕麥多為野生,因雀食而得名”。此外,在《救災本草》、《農政大全》等古籍中均有記載。
唐代劉夢德說“土魁燕麥撼春風”,說明燕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和利用歷史,各地都有分布,特別是華北北部、長城內外,以及青藏高原、內蒙古、東北的牧區或半牧區。由於氣候涼爽,山西朔州、陜南秦巴山區,華北長城內外,自古以來就廣泛種植燕麥。
唐代《吐蕃傳》中記載,青藏高原長期種植壹種黑麥燕麥(也叫蓧麥)。這些都表明中國也是燕麥的起源中心之壹。
如何吃生燕麥
其實生燕麥的制作並不復雜,只是會比可溶性加工燕麥多壹道熬煮的工序,減少了壹個大家簡單易行的吃法。
1.打開煤氣竈,往鍋裏加入壹定量的水,直到水開。
2.將生燕麥倒入沸水中,直到生燕麥煮熟變軟。
3.在煮熟的軟燕麥片中打入壹個雞蛋,放壹點糖或蜂蜜,使燕麥片更加醇厚。
4.鍋燒開後,關火,拿出來享用美食。
燕麥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燕麥的保健價值已經得到醫學界的認可。據1981 ~ 1985,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心腦血管研究中心、北京海澱醫院等18醫療單位,五輪動物實驗和三輪臨床觀察研究證明,蓧麥可以防治高血脂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服用裸燕麥3個月(每日100g)可明顯降低心血管系統和肝臟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總有效率為87.2%。療效與冠心病無明顯差異,無副作用。對肝及腎病、糖尿病、脂肪肝引起的繼發性高脂血癥也有同樣明顯的療效。長期食用燕麥片有利於糖尿病和肥胖癥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