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黑豆可以在旱地、丘陵地、坡地、陰地、鹽堿地、地下濕地甚至海拔l700米的山區種植。
黑豆的生態分布;
在黑豆的品種類型中,如株高、生長習性、結莢習性、毛色、花色、葉形、粒度、化學成分等,形成了典型的生態分布特征。
1.不同粒度和形狀品種的生態分布
黑豆品種的籽粒大多較小,小品種的平均百粒重為12.2g..
尤其是黃河流域,平均百粒重11g,小粒品種占該地區黑豆品種總數的62.5%。長江下遊地區黑豆品種平均百粒重17.7克,其中大粒和超大粒品種占試驗區黑豆品種的38.7%,東北、西南和華南地區黑豆品種平均百粒重在13克以上。
黑豆品種橢圓形籽粒較多,占黑豆品種總數的36.6%;圓形和扁圓形籽粒品種少,僅占6.3%;扁橢圓形和長橢圓形籽粒品種,分別占22.7%和20.7%;腎形品種占13.7%。
橢圓形和腎形品種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占該地區黑豆品種的47.6%,這兩個品種占全國所有黑豆品種的85.8%。
黃河流域以外,除東北少數品種外,其他地區幾乎沒有腎形粒分布。
腎形豆又名蕓豆,顧名思義是腎形的,它的形成與幹旱密切相關。
在山西和陜西省北部,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在特別幹旱的年份不到400毫米。在極端缺乏降水的情況下,這種粒形也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黑豆大部分品種子葉為黃色,占96.4%,只有3.6%為黑皮綠(青子葉),主要分布在東北和黃河流域,浙江、福建、廣東等省有少量。
2.不同生育期、生長習性和結英習性品種的生態分布。
黑豆不同的生育期、株高、生長習性、結莢習性也有明顯的生態分布特征。
華北、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少,土壤幹燥,土地貧瘠,風沙大,但日照時間較長。這個地區的黑豆品種生長期長,花期長。即使在幹旱的年份,它們壹旦遇到雨水也能有壹定的收獲(花期短的品種會在短時間內嚴重減產),所以它們能適應幹旱的生態環境。
該地區品種高大繁茂(平均株高L米左右),匍匐型、半匍匐型和匍匐型占該地區黑豆品種的45.6%。
回族地區的黑豆以無限結莢習性品種為主,占該地區黑豆的71.6%,屬於進化程度較低的類型。
在東北地區,植株高大、直立或半直立、結莢習性不限的品種占優勢。
長江流域、西南、華南地區年降水量豐富,土壤肥沃,日照時間短,生態環境良好。
該地區黑豆品種生育期短,生長發育快,植株矮(平均株高60 cm左右),節間短,莢果密。結莢習性有限和亞有限的品種(占本地區黑豆品種的85.9%),直立和半直立品種(占本地區黑豆品種的93.7%)占優勢,屬於高度進化類型。
3.不同葉型、顏色和毛色品種的生態分布。
卵形葉和卵圓形葉的黑豆品種占絕大多數,分別占53.2%和465,438+0.4%。圓形葉和披針形葉分別占2.4%和3%。
黑豆品種75%是棕色絨毛,只有25%是灰色絨毛。
66.6%為紫花,33.4%為白花。
長江流域和西南地區白花和灰毛的比例相對較高,而黃河流域則以紫花和棕毛居多,分別占68.7%和73.3%。
4.不同脂肪和蛋白質含量品種的生態分布。
北方幹旱地區尤其是西北幹旱地區的黑豆品種含油量比其他地區高,含油量在20%以上的品種相對較多。
如山西靈川縣的黑豆和黑豆脂肪含量分別為23.3%和22.8%。
我國北方春播黑豆含油率也相對高於夏播黑豆,這可能與黑豆結莢灌漿期溫度較高、晝夜溫差較大、降水適中(雨季)、日照充足等因素有關,有利於含油率的形成。
相反,北方黑豆蛋白質含量低於南方。
北方地區蛋白質含量在37%-42%的品種居多;在南方,尤其是江西、四川、貴州、江蘇、浙江、湖北等省,蛋白質含量普遍較高,含量50%以上的黑豆大多出現在這些省份;福建、湖南、雲南等省也有少數品種蛋白質含量在50%以上,而大部分品種蛋白質含量在44%-46%之間。
黑豆的主要產地:
我國黑豆的種植面積小且分散,沒有正式的種植區劃。根據栽培狀況,本書暫分為五個栽培區。
1.北方大豆區。
包括新疆、甘肅、梅清、寧夏和內蒙古,以及陜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中國東北的省份。
該地區氣溫較低,活動積溫≥10℃為1650℃-3300℃,無霜期為100~165天,大部分年份降水少。
栽培制度為1年1熟,以春播黑豆為主要作物。
東北三省雖然包含在這個區域內,但是主要生產大豆,黑豆的面積很小。代表品種有大力黑、尚誌黑豆、鳳城藥用黑豆。
黑豆種植在內蒙古、寧夏以及河北、山西、陜西三省的北部。
這些地區的特點是:地勢高,海拔1000米以上;無霜期為95 ~ 160天;年積溫2800℃-3100℃,年平均氣溫6℃-9℃,年降水量250-500mm,氣候幹燥,土壤類型為栗鈣土、黃土和河套沖積土,較為貧瘠。1年l熟,以春播為主;栽培品種多為小黑豆,有無限莢習性,籽粒橢圓形、扁圓形。
栽培面積較大的代表品種有內蒙古黑豆、山西油玉源黑豆、晉豆3號等。
2.黃淮海交匯的春夏大豆。
包括河北長城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沿海以東、岷山以西的廣大地區,包括山東、河南、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陜西關中平原、甘肅南部以及江蘇、安徽北部。
這些地區年活動積溫3100℃-4500℃,無霜期160-220天,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耕作制度為2年3作或1年2作。
黑豆以夏播為主,小麥收獲後6月中下旬播種,生育天數90~110天。
還有壹部分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生育期140~150天。
黑豆品種有順義黑豆、晉豆3號、鹿侯黑豆1、渝豆4號等。
夏播品種有黑豆等。
在北方和較低的濕鹽堿地有壹些無限結莢習性的小黑豆。
3.南方多期大豆種植區。
包括秦嶺淮河以南地區,長江中下遊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東南的浙江、福建,兩廣。
無霜期250 ~ 270天;年降水量1000~l700 ~ 1700 mm,局部地區2000 mm以上;年平均氣溫16℃~20℃,年活動積溫≥10℃範圍4250℃~ 5300℃。
這個地區主要種植水稻,耕作制度復雜。黑豆、大豆分期播種,春播、夏播、秋播,復種指數高。
春播3月初播種,6月下旬變熱;夏播5月下旬播種,6月中旬成熟,10;7月中旬至8月初秋播,10月中旬成熟,165438。
黑豆大多種植在旱田裏,或者作為輪作的配套作物。
代表品種有五皮四季豆、泰春1、秋黑豆、沙縣黑豆、黑豆。
推廣品種有秋豆L、鐘繇19、浙春2號等。
春播品種在旱地間作玉米,或行間間作小麥。品種有泰興黑豆、五仁黑豆、晉江黑豆等。
4.西南高原春大豆區。
包括雲南、貴州、四川和廣西部分地區。
這些地區地勢相對較高,海拔在1000m以上,屬於中亞熱帶氣候,由於海拔不同,氣候差異很大。
無霜期275-350天,年平均氣溫14℃ ~ 18℃,年降水量750 ~ 1500mm。
黑豆主要在春季播種,部分在夏秋季播種。
代表品種有黑豆、黑豆、小黑豆、柳江黑豆等。壹般來說,這些植物很矮,而且大多結莢習性有限。
5.中國南方四季大豆種植區。
主要包括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南方地區和臺灣省、海南等其他省份。
年活動積溫≥10℃6000℃~ 8000℃,年平均氣溫22℃~ 24℃,全年幾乎無霜;年降水量1500~2000 mm,屬亞熱帶氣候。
耕作制度為1年3茬,四季均可種植黑豆。
也可在北緯22°以南冬季播種,65438年2月下旬至次年10月上旬,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成熟。春黑豆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6月上半月成熟;夏黑豆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秋黑豆7月下旬至8月下旬播種,65438 10月下旬至65438 2月下旬成熟。
黑豆品種有小黑豆、石龍黑豆、武鳴黑豆等。
由於各地的生態環境不同,如光照長短、強弱的不同,無霜期的不同,氣溫的不同,土壤肥力或貧瘠的不同,含水量的不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形成了許多適應環境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