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大蒜怎麽才能長大?

大蒜怎麽才能長大?

1.大蒜的品種

大蒜喜歡寒冷的氣候,適合冬季栽培。大蒜通常有兩類:肉蒜和骨蒜。肉和蒜能栓且成熟晚,骨和蒜早熟不易栓。南方種植的大蒜主要是為了收獲蒜苗(青蒜)和鱗莖,在蒜墳裏也吃肉和蒜。主要栽培品種有玉林蒜和泉州肉蒜。

①玉林蒜:葉深灰綠色,厚軟,假莖軟。鱗莖略扁圓形,由2~3層蒜瓣組成。大蒜花瓣基部微紅,壹般有12~20瓣,排列不整齊。該植物生長勢強、抗病、高產、早熟、耐肥、耐寒、辣味濃。蒜苗或蒜頭的食用品質非常好。畝產蒜苗1500~2000斤或蒜頭500~600斤。

②泉州肉蒜:葉片半下垂,厚黃綠色,假莖白色。鱗莖芽白色,蒜瓣大,每個鱗莖有6~10個蒜瓣。種下兩個月後,蒜苗就可以陸續收割食用了。那些收集大蒜墳墓的人將在大約150天後收獲。270~280天收獲鱗莖。泉州的肉質蒜莖葉嫩,香味濃郁,耐寒耐潮,長勢旺盛,產量高。

此外,還有大蒜的品種,如芽金、嘉定蒜、礫石蒜和江西幹蒜。

2.大蒜的環境要求

土壤:大蒜根系壹般較淺,吸肥吸水能力較弱。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更適宜。沙蒜有很強的辣味;粘土辣味淡。應適當翻耕,避免連作。

溫度:大蒜耐寒性強,蒜瓣在3~5℃即可萌發,最適溫度為20℃,植株生長最適溫度為12~16℃,鱗莖形成要求為16 ~ 20℃,大蒜苗期和生長期潮濕,不耐熱。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葉片枯萎,鱗莖進入休眠狀態。

水分:大蒜根系分布淺,分布範圍小,幾乎無根毛,吸水能力弱,對土壤水分要求高,特別是在蒜苗生長期,要經常灌溉,保持土壤濕潤。

3.大蒜種植

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翻面晾幹,耙平,每畝施基肥2500-3000公斤,以現有肥料為主,輔以垃圾、草木灰等。最好施用雞鴨等家禽糞便。基肥與土壤充分混合,可開溝,溝寬1.3~1.7米。起壟後可以開溝種植。采收青蒜者,生長期短,宜密植;收蒜的生長期長,要稀植。以收獲青蒜為目的栽培,株距約5 cm,行距約14 cm,每畝播種苗約65438+萬株,耗種250~350公斤;大蒜收獲栽培,按20 cm行距開種植溝,株距14 cm,每畝種植3.2萬株左右,用種量約120 kg。種植深度應控制在蒜瓣稍露尖的土壤中,然後覆蓋2 cm厚的細土,再用稻草覆蓋,每畝1000~1500公斤稀釋後的人糞。

4.大蒜種植的追肥和灌溉

大蒜出苗後,隨著葉片的生長,吸收的肥料量增加。收青蒜的今年就要開始收了,對氮的需求量大。幼苗3~5 cm時開始追肥,以氮肥為主,也可以施糞肥。青蒜生長過程中,追肥2~3次,促進地上部分生長。壹般每次要施65,438+0,500公斤人糞。收獲大蒜者,播種後應保持土壤濕潤,待苗高3~5 cm時,施1倍人糞尿。越冬前追肥1次,使幼苗長勢健壯,提高抗逆性。開春後是大蒜植株的旺盛生長期,肥料需求量增加。需要施1倍重肥,配合壹定量的磷鉀肥。大蒜膨大後,不宜施太厚的糞肥,以免腐爛。總之,大蒜生長過程中主要有兩個施肥時期,壹是促苗肥促進大蒜葉片生長;另壹種是促進頭部脂肪,促進鱗莖擴張。

大蒜生長所需的水分壹般通過追肥時澆水或灌溉來供給。越冬前施糞肥,結合灌溉,保持土壤濕潤;春天過後,鱗莖開始膨大,需水量增加,遇旱要澆水;如遇雨天,註意排水,避免土壤水分過多導致蒜瓣松散,不耐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