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秋季六節氣飲食養生
秋季,從立秋開始,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冬至六個節氣,即農歷七、八、九三個月份。幹燥是秋天氣候的壹個基本特點,中醫認為“燥則勝幹”,所以燥邪為病,容易傷陰液,出現各種燥象。比如皮膚粗糙、口唇幹燥等外燥癥狀;口幹舌燥、幹咳無痰、大便幹結等內燥癥狀。因此日常飲食要按照節氣來合理安排。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壹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此時的風和夏天的風就不壹樣了,吹在人身上感覺涼涼的;接著,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壹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裏晾壹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欲開始增加。這時候就要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並為越冬做準備。北方民間素有“貼秋膘”壹說。什麽是“貼秋膘”呢?在炎熱的夏季,有厭食之感。壹旦立秋,就意味著涼爽的天氣快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中醫認為立秋的養生要訣是,護陽養心防暑濕。夏日和長夏時是壹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天氣火熱而生機旺盛,即人體新陳代謝處於最旺盛之時。現代生活常見的是用空調冷飲來消暑,而過分依賴空調冷飲則會傷害體內的陽氣。中醫常說“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時仍要註意保護體內的陽氣,具體來說要註意攝入適當的補養之物,同時可多進搭配適當的湯水和粥品,這不但能清涼解暑、生津止渴,還能補養身體。
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顧名思義,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 處暑後,氣候較為幹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有時氣溫仍較高。熱能傷津、傷氣,燥盛則消耗津液。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梨、蜂蜜、銀耳、牛奶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白露時節預防秋燥的方法是最好是適當地多吃壹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以選用壹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川貝等。大家都知道人參的好東西,那它為什麽是好東西?中國古語說“壹方水土養壹方人”,動植物都是依據其所在的水土而成就其性味的。有人說人參補氣屬陽,有人說它生津屬陰。人參壹般產於東北樹林的陰濕之地,所以它首先受的是水陰潤澤之氣;此外,大家有機會可以仔細觀察壹下,人參是三個枝杈,五片葉子,古人認為“三”、“五”是陽數,所以說人參是至陰之地的至陽之物,是陰中的陽,這就是它珍貴的地方。
秋分節氣已經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該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集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古代醫者把烏雞、驢皮、羊肉、蔥、姜、棗等視為陰陽氣血之用,或調補胃氣之用。我們在平時的飲食搭配上,應根據食物的性質和作用合理調配,做到因時、因地、因人。
寒露是在每年的10月8日前後,該節氣要註意保養體內的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的時候,所以應該以保養陰精為主,也就是說寒露養生不能離開“養收”這個原則。寒露節氣的飲食調養應該以滋陰潤燥為宜,“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在此時,應該多吃芝麻、糯米等,少吃辛辣食品,因為吃過多的辛辣容易傷人體陰精。
霜降節氣在每年的陽歷10月23日左右,是秋天的最後壹個節氣,在五行中屬金,在五時中屬秋,按照中醫養生學的觀點,霜降應該以淡補為原則,並且要補血氣以養胃,飲食有規律,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應食軟、暖飲食。
二、秋季吃種子
中國古代的飲食文化強調的是要吃種子,植物的種子相當於卵生動物的蛋。對於種子植物來說,它的壹生不論長短,都以種子為出發點,又以種子為歸宿。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努力生長,盡其職責,直至枯落,壹切都為了種子。果殼和種皮,幹硬苦澀,很不起眼,種子裏面卻充滿生命。考古發現千年的蓮子竟還有發芽能力,真是不可思議。種子貯藏了高度脫水的高能量營養物質,為未來植物提供初期生長的養料。尤其是,種子蘊含了新生命的全部基因和豐富的生長素。生長素集中的地方,另壹個是幼嫩葉片。
傳統的飲食文化鼓勵大家去喝小米粥,而不是去喝牛奶之類的。對於剛剛生完孩子的母親,最佳的哺育食品壹定是小米粥;此外,古時候給嬰兒喝的也不是什麽奶粉,而是小米粥。為什麽呢?牛奶潑在地上可是什麽都長不出來啊,而小米雖然粒小,但是它是種子,是可以發芽的。所以說,中國人非常註重食物的“性”。記得以前在農村,春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買小雞,那餵小雞什麽呢?小米。小雞壹般都長得很快,可悲的是,給小孩子喝的卻是各種各樣的奶粉,這就是為什麽現代人的身體總是毛病之壹。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是糧食豐收的時候,這個時候年輕人可以去吃新打下來的糧食,新的種子。但是要註意,如果老人吃了的話,容易把他們的老病根給勾起來,所以老人到了秋天在飲食上還是要以舊糧為主,不要過度地吃新糧,這是秋季飲食養生的壹個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