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的歷史和起源
人類食用醋的歷史非常悠久,有人認為大約有壹萬年。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至少有3000年,是和鹽壹樣最古老的調味品。所以,和茶文化、酒文化壹樣,醋也是壹種文化。
幾千年前,中國就能掌握用谷物釀造醋的技術。在公元1058年周公寫的《李周》壹書中,就有關於釀造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專門釀造食醋的作坊。《齊·姚敏·左書羌法》、《羌·現醋》。在中國古代,醋被稱為醋、酸酐、苦味酒或酰基,釀造醋的過程在《齊姚敏書》中有詳細的記載。歷史學家郝書厚考證太原後認為,公元前479年,晉陽城建立時,就有制醋者。外國人稱山西人為“老xi兒”,是古醋的諧音。把古醋作為山西人的代名詞,也能反映出歷史上釀造醋的時間早、人數多。所以可以說山西是醋的發源地,醋的釀造至少有2480年的歷史。
春秋周時期,晉陽地區的食醋作坊已遍布城鄉,其中以耿陽(今清徐)的食醋為最。清順治元年(1644),耿陽“美和居”醋坊結合當時醋釀造工藝的特點,創造了自己獨特的生產工藝。由於整個制作過程耗時較長,制作出的醋如陳酒般醇厚,人們將“美和居”生產的醋命名為陳醋,“美和居”也發展成為壹家顯赫的大商號。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微生物鼻祖馮先生騎著毛驢到清徐實地考察後,寫了壹本書,稱老陳醋為中國最好的醋。
在太原市區,至今還保留著嘉慶七月二十二日修建的蒸鐵甑。傳說“壹元清”是壹個老字號品牌,建立於明朝,是明朝大始祖朱元璋的孫子朱吉桓在王宓專門釀造、磨面、制醋的作坊。壹元清釀造的醋,配料考究,配制精細,口味酸甜,久不變質。寧化王除了被當地政府吃掉,還視其為珍寶,壹直供奉在皇宮裏。到了民國時期,怡元慶的醋還是達官貴人饋贈親友的佳品,所謂“官醋”,俗稱“寧化府”醋。直到解放前夕,其產品仍受到精英和名人的青睞,如閻錫山的“八高倩”和著名的晉劇藝術家。
山西醋歷史悠久,山西人以愛吃醋聞名。《尚書》記載了這樣壹個故事:武丁為了聘請壹個叫傅說的人做他的宰相,發表演說:“如果妳是酒窖,妳就只做耕者;做個湯,只會是鹽梅。”這裏說的李子就是酸梅,當時是當醋用的。尹武丁的話意思是:妳的才華是多麽出眾——如果妳在釀造甜酒,妳就是關鍵的啟動者和耕耘者;如果妳在做湯,妳就是必不可少的鹽和醋。可見,早在公元前12世紀,山西人不僅有愛吃醋的習慣,還把醋視為贊美人的高超品格和傑出才能的象征。
詞源記載:“醋,原名‘醋’,是壹種酸性調味品。”醋是“壹種苦味的酒,周稱酰基,中稱醋”(原文事考證)。周朝有個官員是“酰基人”,酰基人也是醋。“青春痘人”是管理制醋的官員。在春秋戰國時期,醋還是壹種比較昂貴的調味品,到了漢代才廣泛生產。司馬遷的《史記列傳》和崔氏的《四人月令》中也有制醋的記載。因此,歷史學家郝樹厚教授推斷,至少在公元前497年之前,也就是晉陽古城建立之前,就有制醋者了。
山西醋釀造得當,不僅品種繁多,而且品質精美,已成為山西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分為陳醋、陳醋、普通醋、雙醋、特醋、名特醋、風味醋等。從制作工藝上看,有熏醋、黃醋、回流醋、封缸醋、澆醋等。使用的主要原料有高粱醋、玉米醋、小米醋、柿子醋、果醋、紅薯醋等。按所用曲的種類,有大曲醋、快曲醋、自然發酵醋等。真的很耀眼,有自己的特色。
為什麽醋在山西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晉中(包括太原)居民習慣吃面食,用醋調味,爽口可口,促進食欲,幫助消化。根據文獻記載和臨床經驗,醋在醫學上也有很高的價值。古代醫書有這樣的記載:“醋酸性溫,開胃養肝,強筋暖骨,醒酒消食,降氣辟邪,解魚蟹鱗引諸毒。那些年代久遠,香味濃濃的都是好的。”清四年,史靜禦醫集中全國名醫,為治療後宮妃嬪瘀血而制成“定坤丹”。用了20多種藥材,很多都要用陳醋炮制後才能使用。此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醋的許多奇妙用途。
山西醋業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已成為山西獨具特色的工業旅遊項目。山西老陳醋集團公司徹底改變了過去醋產業的生產環境,建立了“醋療園”,已接待國內外遊客近65438+萬人次觀光休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