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清明節的傳統美食及養生技巧

清明節的傳統美食及養生技巧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五個節氣,在每年的4月5日前後,或早壹天,或晚壹天,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度。下面壹起來看看我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傳統美食及養生技巧,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清明節的傳統美食

1.青團

清明節的時候,青團是必吃的食物之壹,這也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美食。青團其實跟平時吃的團子有壹些類似,但是青團在制作的時候會加入艾草汁,蒸出來的團子是呈現青色的,因此被稱作為青團。古代清明節會吃青團,也叫做吃寒食。因此到了現在,雖然大家不可能在清明節的時候吃冷的食物,但是青團還是會繼續吃的,也是為了保留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習俗。

2.香椿芽

香椿芽是長在香椿樹上的嫩葉,每年的3月初開始,香椿芽就可以采摘食用,等到4月中旬的時候,基本上就沒有香椿芽的身影了,所以它的食用時間非常之短。而清明節正好是在食用香椿芽最後的時刻,因此大家都會抓住這壹時節品嘗這壹美味。香椿芽它的制作方法非常簡單,壹般會把它用來煮湯或者是炒雞蛋,吃著有特殊的香氣,對於壹些喜歡吃香椿芽的人來說,這種香氣實在是難以抵擋。

3.糍粑

在很多地區,清明節的時候會吃的壹種傳統食物就是糍粑,糍粑和平時大家吃的年糕有壹些類似,也是用糯米粉制作的,但是糍粑是打出來的非常的軟糯。糍粑變冷之後就是硬硬的,將它切成片放入到油鍋當中去炸,非常的軟糯可口,蘸上白糖或者淋上紅汁來吃,特別的美味。

4.螺螄

南方清明的時節,壹定少不了螺螄。其實清明節吃螺螄主要是根據它的季節來決定的,雖然螺螄壹年四季都會有,但是清明節的螺螄是最肥美,最鮮嫩,最幹凈的時候,過了這個時間相對來說從肉質和口感上面的都沒有這麽好了。所以大家會在清明節的時候吃上壹些螺螄,品嘗清明節才有的美味。

清明養生技巧

養氣

春季陽氣升發,人體之陽氣亦隨之而升發,為扶助陽氣,在飲食上應該註意,可常食用蔥、荽、豉、棗、芪等,還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蓮子、百合、大棗、核桃、蜂蜜等,有助於減輕癥狀。

養脾

中醫還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季為肝氣旺之時,肝氣旺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之癥,而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應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養陽

春天裏人體陽氣生發的特點,可選擇平補和清補飲食,如選用溫性食物進補。

平補的飲食適合於正常人和體弱的人,如蕎麥、薏苡仁、豆漿、綠豆及蘋果、芝麻、核桃等。清補的飲食是指用食性偏涼的食物熬煮的飲食,如梨、藕、薺菜、百合等。

養腎

春天氣候舒爽,是腎功能不佳患者養腎與調理的好時機,此時服用強腎配方與固腎藥膳,對腎功能損害初期的療效較高,患者要註意春季生活調理,飲食以清淡甘味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苡仁、黃瓜及香瓜等。

養肝

《黃帝內經》中記載:“人臥血歸於肝”,而在春季應“夜臥早起”。養肝重在睡眠,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體,以舒暢身體,調達情誌為養生方法。

養陰

陰虛內熱體質者,可選大米粥、赤豆粥、蓮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膩、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養腦

春天,肝陽上亢的人易頭痛、眩暈,這就是中醫所說“春氣者諸病在頭”的原因。其飲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頻頻飲之。另外,還可用用芹菜250克,紅棗10枚,水煎代茶飲。

養胃

飲食上應避免豐富的豬肉湯、雞湯、魚湯、牛肉湯及菠菜、豆類、動物內臟和刺激性調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較強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氣體導致腹脹,增加胃腸負擔。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采用上述蜂蜜療法。

清明物候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這時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春光明媚,楊柳垂絲,綠草如苗,城鄉到處呈現出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清明”作為時序與節日相統壹的節氣,則是後來的事。

節氣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壹種標誌,傳統節日包含有某種風俗習慣和紀念意義的文化事項。兩者既獨立,又有必然聯系。

清明節氣在農歷的每年三月份,其形成源於“八風”之說。八風是我國古代最早區分季、候風的方式。我國自古以農為本,以農立國。清明節具有鮮明的農業文化特色,本身就體現出農業社會的生活規律。古人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通過不斷探索不同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來獲得相關的天文知識。這時正值嚴冬過後,氣候宜人之際,因而成為人們進行戶外活動的好時節。也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業生產而言是壹個重要的節氣,與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系。

人們以節日的形式來標明季節和氣候的轉換,在這些季節中產生出許多相關的活動,並逐步演變成節日風俗。其中的清明祭祖活動,就是中華民族在農業社會壹直延續下來的壹種獨特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