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冬至吃什麽對身體好

冬至吃什麽對身體好

冬至吃什麽食物好

人體的體質有陰陽寒熱之別,臟腑氣血的盛衰千差萬別,過去的疾患史也錯綜復雜,因此進補方案需因體質制宜、因病制宜。在吃補藥前先要調理好脾胃,或先吃壹些“開路方”,才補得進去。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關於冬至吃什麽食物好的內容,僅供參考!

冬至吃什麽食物好

俗語說“三九補壹冬,來年無病痛”,冬令進補在我國歷史悠久。古人認為,冬季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是保養、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應講究“養藏之道”,適時進補,更好地發揮食材、藥材的作用,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冬至要吃什麽?不同體質 不同食物

宜於冬季進補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為平補、溫補、滋補三大類。壹般說來,溫補宜用熱性食物,用於氣虛;滋補宜用寒性食物,用於血虛;無氣虛血虛則宜用平性食物,是謂平補。

◆平補 豬肉及其肝、腎、肺等,蛋類、母雞、鴨、豆腐等,芹菜、蘿蔔、桂圓、蘑菇類,蜂蜜、蜂乳等。

◇滋補 甲魚、鯽魚、淡菜、海帶、海蜇、梨、橘、蘋果、香蕉、百合、芝麻、綠豆、赤豆、豌豆、黃花菜、銀耳、燕窩等。

◆溫補 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內臟,狗肉,公雞,鵝,海參,烏賊,鹿肉,大棗、核桃、扁豆,薯芋類,蔥、蒜、韭、姜,蠶豆,小麥粉,酒類等。

除了註意食物的選用外,還須註意烹制技法:滋補食品,宜清燉、清蒸或煨湯,口味清淡;溫補食品,宜紅燒或醬鹵,口味濃重;平補食品,可二法兼用,口味則以平和為主。

節令食品 各地有異

民間有諺曰:“冬至進補,春天打虎。”全國各地的冬至節令食品,無論是北方的`餃子、餛飩,還是南方的湯圓、赤豆粥,壹多半都與數九寒天裏的食補有關。

1.餃子

傳說中,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窮鄉親們,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使人吃了以後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

Tips 祛寒嬌耳湯

做法先把羊肉、辣椒和壹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等煮熟後,將羊肉及藥材撈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再下鍋煮熟。每人壹大碗湯,兩雙嬌耳。

2.餛飩

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

3.湯圓

在江南地區,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壹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湯圓又分“粉團”和“粉圓”兩種,《清嘉錄》曰:“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

4.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5.蘿蔔

民間有言:“冬至蘿蔔夏至姜,適時進食無病痛。”又說:“冬季蘿蔔賽過小人參。”在冬至夜,正適合燉上壹鍋熱乎乎的蘿蔔排骨湯,壹家人團團圓圓,過這個歷史悠久的“亞歲”節。

冬至遵循3個基本原則

1、起居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註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復發。

2、藥補 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喜歡藥物的冬令進補。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潤補養藥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既能進補,又能治病。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冬季進補膏方在有些地方成為壹種時尚。

3、食補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

冬至進補

陽氣虛弱者時值冬至,天寒地凍,為壹年中陰氣最盛、陽氣最弱之季。陽虛的人常會流清水涕、手足冰涼、易生凍瘡、夜尿頻頻。這類人可用幹姜、人參、熟附子、辣椒、羊肉等***食之,三九天尤為需要。同時還可服用金匱腎氣丸等,以期陽氣生發。

易患冬病者慢性支氣管炎、凍瘡、尿多癥等冬至病,在中醫看來屬腎氣虧虛、陽虛外寒。調治的辦法是溫藥和之。如熟附子、肉桂、海馬、狗腎、人參、甘草、枸杞子等皆可使用。除用藥進補,還可以食補之,如生姜肉湯對咳喘療效較好。附子生姜桂枝湯對防治凍瘡有益,以此外洗也有效果。

養生益壽者養生益壽,冬至進補就是個很好的辦法。原則上說,有不足就要補充。例如,用腦多者應經常吃核桃,體力消耗大者,要及時補充水果、蔬菜等。補多少、怎麽補,要因人而異。

防春夏病者醫學家們證實,冬天調養得好,春夏發病就少。正是基於這個觀點,冬補應以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為宜。可用各種魚類及牛、羊、狗肉,加放中藥人參、黃芪、桂圓、紅棗等,或做湯、或為膳。只要脾胃吸收好,進補後定會使人儲備更多的能量,從而增強免疫抗病能力。

總之,凡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久病體虛,勞力過度,勞神內耗,產後,術後及虧虛早衰者,均為冬至進補的對象。

冬至時節的進補食譜如下:

羊肉燉蘿蔔:

[配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蔔、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麻油拌菠菜:

[配料]菠菜1斤,食鹽、麻油適量。

[做法]菠菜洗凈,開水焯熟,撈出入盤,加入適量食鹽,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通脈開胸,下氣調中,止渴潤燥。

炒雙菇:

[配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凈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後,放味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

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