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是從奶油中進壹步分離出來的脂肪,也叫乳脂和乳脂。黃油在常溫下是淡黃色固體,加熱融化後有獨特的乳白色風味。優質黃油氣味芳香,質地細膩均勻,切面無水分滲出。如今,黃油是高級烹飪和日常烹飪中不可或缺的配料。在糕點制作中,包裝上的“純黃油制作”已經成為品質的代名詞。
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的黃油產量都很高。在日本、美國和歐洲許多國家,黃油已經成為家庭、酒店等的必備食用油之壹。那為什麽中餐很少用黃油呢?這是因為黃油不適合做中餐,黃油適合煎烤,不適合烹飪。
正常情況下,黃油以固體形態出現在我們眼前。壹旦遇到高溫,黃油就會被加熱,變成液體。黃油是動物油,或者說黃油不是油,是脂肪,因為是牛奶加工而成的。
黃油的營養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D、E、B1、B2、類胡蘿蔔素、磷脂、礦物質等。研究[1]表明,乳脂中脂肪酸的平均組成為飽和酸53.11%,不飽和酸46.89%,必需脂肪酸6.9%;熔點為28.4~33.3℃。因為是乳液狀態,所以消化好,吸收率和玉米油、大豆油、棉籽油壹樣,都在95%以上。因為黃油的脂肪酸含量高,肥胖或高血脂患者要慎重食用。
黃油是維生素a的良好來源。然而,由於它是壹種天然物質,其含量並不固定。壹般來說,維生素A含量夏季高,冬季低。據介紹,普通黃油中的膽固醇含量為250~450 mg/ 100 g,是動物脂肪中含量第二高的,僅次於魚油。如果每天吃40 g黃油,1周內血清中的膽固醇會增加8%。因此,在沒有進行去膽固醇處理的情況下,需要減少黃油的食用量。
壹般來說,黃油是從黃油中提取加工而成的動物油,但黃油不適合烹飪,更適合煎或烤,所以在中餐中使用較少。黃油脂肪酸含量高,高血脂或肥胖人群要適量食用。
參考資料:
[1]李殿寶。黃油的生產、品質及營養評價[J].中國油脂,2005,30(3):30-31。
作者:廖李超
據說黃油是許多烘焙食品和甜點的靈魂。其實只要知道黃油的另壹個名字“奶油”,就知道黃油是什麽做的了。顧名思義,“牛奶中的脂肪”,黃油是由牛奶加工而成的固體脂肪。
黃油營養豐富,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和超級脂肪。所以,黃油雖然能賦予食物醇厚、豐富、細膩的口感,但真的要適量食用,否則吃久了發胖的速度幾乎肉眼可見。
但是黃油也有人造黃油,也可以叫“植物黃油”,但並不是所有帶“植物”的東西都是純天然的好東西。植物黃油是用氫化植物油仿制的黃油,但這樣壹來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被稱為“餐桌上的定時炸彈”,壹般認為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然而,黃油在中國的飲食中很少使用,人們只能偶爾從烘烤的餅幹、蛋糕和壹些甜點中獲得。適量飲食不會導致肥胖或其他可怕的後果。
愛吃甜品的胖友都知道黃油的出鏡率有多高,社交媒體上各種烘焙教程也經常提到吃黃油,那麽它是怎麽做出來的呢?請聽周軍慢慢說。
黃油來自牛奶,是牛奶的加工品。它還有壹個名字叫“奶油油”,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它的制作原理:將牛奶中的稀奶油與脫脂乳分離後,將稀奶油提取、熟化、攪拌制成。
制作黃油的技術種類繁多,可以直接從原料奶中提取,也可以從奶皮中提取,還可以從白油中提取,也可以從鮮牛奶凝成的油皮中提取。
此外,根據來源的不同,黃油還可以分為生黃油、超細黃油和精細黃油。生黃油是從生牛奶中提取出來的,超細黃油是從未煮過的牛奶或巴氏殺菌後的奶油中提取出來的,細黃油是由部分冷凍的牛奶制成的。
用鮮奶提取,先將專用工具(帶圓板的木棍)插入牛奶或羊奶中,不斷攪拌。攪拌幾百次後,會有壹些白色的半固體物質浮在牛奶上面,然後把裏面的白油拿出來,把水擠出來,提煉出來做黃油。
提取的原料不同,制作方法也大相徑庭。如果是從奶皮中提取的,就要曬幹,然後放在火鍋裏煮。如果是白油提取的,要用溫火慢慢煮。
除了牛奶制成的黃油,市場上還有壹種人造黃油。大部分都是以加工植物油為原料,有時候會有較少的動物脂肪混入其中。此外,還會添加乳化劑、黃油調味料、化學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
點擊此處查看圖片折疊原因。
此外,黃油還可以分為加鹽黃油和未加鹽黃油,區別在於多出的鹽約為1.5%。
黃油分為植物黃油和動物黃油。
植物黃油是植物油加氫得到的,價格便宜,比動物黃油便宜壹半甚至更少,所以大部分面包店都用。對健康危害很大,制作出來的糕點會產生大量反式脂肪酸,使人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破壞心血管健康。
動物黃油是從牛奶中分離出牛奶和油而得到的。烘焙口感比植物黃油好很多,而且有膽固醇,但對人體的危害遠低於植物黃油,這是家庭烘焙興起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