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花肉帶皮切成麻將牌。
2.煸炒燉肉。(燉肉直接用超市小袋子包裝,然後放蔥姜片。有的人加蒜米,但如果壹定要加,要在下鍋前半小時加,不然壹開始就燉了。)
3.加入肉翻炒至肉皮邊緣微焦。起到塑造和提升香味的作用。
4.加糖色(我家裏總是壹次性煮壹瓶糖色,想用的時候直接加,後面再說怎麽煮),生抽,老抽,冰糖。
5.加入熱米酒(必須是熱的),蓋在肉上。
6.大火燒開後,迅速撇去血沫,然後轉小火蓋上(肯定!),並且盡量少揭開。燉了壹上午。沒時間的話,至少要燉壹個小時
7.加鹽,註意不要加太多,收汁後會變鹹。收汁時加壹勺蜂蜜,可以使肉色更加鮮艷美麗。收汁的時候用鏟子翻炒,讓肉包裹均勻,動作要快,因為有糖,不然會糊。
我總結有幾點需要註意。
1.用酒燒。《隨園食單》提到,壹斤肉加三錢鹽,可以用純酒燉。
因為酒可以讓肉不僅香而且不膩。大概原因是脂肪酸與酒精反應產生芳香物質。脂肪沒了,香的物質產生了,所以不僅香而且不膩。(@ Yushanzi補充:1。葡萄酒發酵過程中的原始芳香物質(主要)2。酒精和遊離脂肪酸生成酯類芳香物質。3.利用乙醇的雙重溶解性將脂肪分散到湯中,改善油膩感。)
至於酒和水的比例,師傅說跟牌子和成分有關,不清楚,要看具體情況。
於是我幹脆把黃酒(總糖:≤15.0g/l,酒精含量:1.0%vol)全部加進去,水的比例大概和酒精的多少有關,但是我壹定要買釀造酒,因為有些料酒為了提高酒精濃度,是含有酒精的。
2.炒糖色。紅燒醬油。加入蜂蜜。
我在網上看過壹些炒糖的教程,有些是拿冰糖和油的,但完全沒必要。
在行業裏,我們都是把壹勺糖和壹勺水按照這個比例融化,然後用小火煮。如果沒有控制好溫度,可以加壹點醋來減緩反應。這是剛進廚房的徒弟的必修課(因為太無聊了,沒有師傅願意忍)。但是現在,除非有壹些更精致的地方,他們會煮糖。壹般是為秘(se)和秘(su)準備的,外面少吃點。
炒糖色就是焦糖化效應(焦糖化效應是指在沒有含氨基化合物的情況下,糖類物質被加熱到其熔點以上的溫度,從而變成褐色的現象。)
我們需要對它有更多的了解,才能炒出好的糖色。
焦糖化的作用有三個階段:
(1)從蔗糖熔化開始,經過壹段時間的發泡,蔗糖脫去壹分子水形成異山梨醇酐,發泡暫時停止,形成的產品不甜而苦。
(2)繼續加熱,第二次發泡,時間較長,失水9%左右,形成焦糖酐。平均分子式為C24H36O18,熔點為138℃,有明顯的苦味。
(3)焦糖酐進壹步脫水形成焦糖,繼續加熱生成高分子量不溶性深色物質焦糖。焦糖有壹定的等電點,在pH 3.0-6.9之間。
*煮好後,糖色要不甜。看完妳會覺得很復雜吧?現在技術這麽先進,肯定有解決的辦法吧?!!這時候妳就要用醬油了!!!!因為醬油裏已經有焦糖了!!
燉肉直接加醬油,再丟幾塊冰糖進去就萬事大吉了。
收汁時還有壹勺蜂蜜,可以讓外觀更加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