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湯圓是哪裏人
冬至吃湯圓主要以陜西、山西、黃土高原區域的人為主,冬至吃湯圓這個傳統從宋朝就開始流傳下來,壹直延續至今。
冬至(英語:winter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壹、八大天象類節氣之壹,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冬至吃湯圓是什麽地方的風俗
冬至吃湯圓是廣東省的風俗。冬至吃湯圓是我國冬至的習俗,尤其在廣東省廣州市流行,廣州市的人們會在冬至這壹天的中午團聚在壹起,而湯圓有團圓的寓意,所以會在冬至那壹天吃湯圓。湯圓的種類有很多,有黑芝麻湯圓,花生湯圓,香芋湯圓,豆沙湯圓,蛋黃湯圓,肉湯圓等等。
吃湯圓的寓意
湯圓又稱團子,團圓子、丸子、圓子、冬至圓等,用糯米粉做成,有的加陷兒。古詩有"家家搗米做團圓,如是明朝冬至天"句。因圓於是圓的,可相爭"陽圓",所以,冬至吃圓子的主要用意是為了慶賀"陽生",同時寄予祈求團圓喜慶之意。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壹般來說是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
冬至不吃湯圓會怎樣
壹般也不會有什麽影響,那些傳統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不用當真。
冬至不吃湯圓是正常的,因為現在大家的生活節奏都很快。很多人可能工作忙,沒時間回家吃湯圓。如果您擔心,那麽您現在可以彌補。感覺沒有人規定冬至壹定要吃湯圓,吃其他食物對生活沒有影響。
冬至為什麽吃湯圓
1、約定俗成
明清兩代已確立吃湯圓。冬至這壹天要“打粉圓”或“打粑粑”。這些在史料中也有正式記載,叫做“冬至,粉糯米為丹藥,名曰“湯圓”。做完湯圓後,壹定要祭祀神靈和祖先,然後和家人壹起吃湯圓,這就是所謂的“天遂”。因此,冬至吃湯圓是古老的。
2、江南習俗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物。它是壹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點。“元”是“團圓”、“圓滿”的意思。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湯圓老壹歲”的說法。
3、祭祖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祀祖先,也可以用來交流親友。過去,上海人最講究吃餃子。古人有詩:“家家搗米做湯圓,明知冬至”。“元”是“團圓”、“圓滿”的意思。冬至吃湯圓,象征著家庭和睦吉祥。
4、團圓
另壹種解釋是:冬至是壹年中最長的夜晚。冬至天,天不亮,婦女們起床生火煮湯圓。因此,冬至吃湯圓不僅意味著太陽(陽光)逐漸回來,還代表圓潤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作圓滿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