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大井的大井美食

大井的大井美食

炒粉幹是樂清大荊鎮的特色小吃人。雁蕩山的炒粉幹大家都喜歡吃,但是大井鎮的味道更正宗,尤其是用山裏的掛面炒的時候。大鐵鍋,豬油,土鴨蛋...著名的大京炒粉幹就是這樣實現的。紅蝦,綠芹菜,金蛋。幹粉條要炒得有足夠的韌性,豬油要完全滲透到幹粉條裏,蔬菜、海鮮、雞蛋的香味要充分混合在壹起,這樣才會又香又鮮,散發出親切的農民氣息。

大井和雁蕩幹粉只是普通的幹粉。把普通的幹粉炒成如此不壹般的味道,是對炒粉幹人“功夫”的壹種考驗,因為這個過程可以說是“基本靠抖”實現的。

炒的時候先把水燒開,把幹粉放在熱水裏泡壹會兒,馬上舀起來,放在竹制的敞口容器裏軟化備用(冷水泡壹下也可以,但是要掌握好幹粉的度數)。然後在熱鐵鍋裏放壹塊豬油,待豬油融化後將幹粉條倒入鐵鍋,壹手拿筷子,壹手拿炒菜用的鏟子,不斷將幹粉條拿起至30-40厘米的高度並抖落,使幹粉條獨立不粘在壹起。在“搖晃”的過程中,時不時撒壹點料酒和水。十分鐘左右,幹粉條呈金黃色,“相當獨立”。這時候加入已經提前炒好的炒雞蛋,以及金筍(夏天可以選擇茭白代替金筍)、芹菜、瘦肉絲、白蝦、蝦仁等食材,繼續抖落幹粉。這時候香味散了,三五分鐘後就可以放調料出鍋了。

吃粽子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樂清北部的大井、雁蕩等地的居民都喜歡吃粽子,尤其是當地風味獨特的紅薯粽子。

他們用深山裏采來的綠色粽子和砍下的棕櫚葉來包粽子,粽子已經在水裏泡了好幾天。粽子和棕櫚葉浸泡洗凈後,要放在鍋裏煮,去除異味。糯米和食材也要挑好,泡好,洗幹凈。阿姨和嫂子包粽子的技術很棒,很有技術含量。粽子不應該包得太緊或太松。如果太緊,就很難煮透,糯米會顯得裏面很硬。如果煮久了,四角會爆。太松的話粽子會煮掉,所以很嫩,不好吃。紮餃子也是很有講究的,要打專門的結。這個結很難解開,越煮越緊,不然繩子壹煮餃子就散了。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裝滿水,用大樹樁或硬木頭燒,先用猛火煮,再用文火煨。每隔壹段時間就看壹眼鍋蓋。如果水燒得少,就往鍋裏加水。壹家人圍坐在火爐旁,看新年,煮粽子。夜深了,粽子煮好了,孩子們已經睡了。粽子有很多種形狀和種類。普通的粽子有四個角,有的粽子又粗又長,像個枕頭,俗稱“枕粽子”。此外,還有小角餃子供孩子玩耍。除了所有糯米包的白團子,還有肉團子、豆團子、紅棗團子、火腿團子等等。還有壹種風味獨特的粽子,制作方法也很有特色。就是把稻稈燒成灰,倒水得灰汁,澄清後拌糯米做粽子,色澤蠟黃,味道鮮美,久而不爛。其實這是壹種自制的“堿性粽子”。

農民用糯米包粽子是很少見的。他們經常在糯米裏摻入大量的蠶豆、豇豆、紅豆做成豆包,更多的時候摻入大量的新鮮紅薯做成獨具特色的紅薯餃子。

在紅薯收獲的季節,選擇壹個表皮光滑、無疤痕的大紅薯,藏在竈灰堂或柴棚裏,有的地方藏在山上朝陽嶺的泥坑裏。取出,洗凈去皮,切絲,剁成米粒大小的細粒,再拌少量洗凈的糯米,夾起兩個大粽子包好。紅薯餃子特別大,煮熟後會收縮,而且水分豐富,不粘手,所以特別難包。新鮮的紅薯經過長時間的糖化,所以紅薯餃子軟糯香甜,味道鮮美。

紅薯粽子其實是過去農村貧困家庭的節日。後來,盡管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紅薯餃子仍然是這壹地區的傳統食品。

粽子通常在春節吃,不是在端午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