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海鮮食物中毒要吐出貝類食物。
食毒貝中毒者應立即引吐,或以5%碳酸氫鈉溶液或清水徹底洗胃,清除殘存在胃內的有毒貝類。
2、吃海鮮食物中毒要輸液排尿。
靜脈輸液,以利排尿,加速毒物的排泄。讓海鮮類食物快速排出體內。
3、吃海鮮食物中毒要註射藥物。
予以阿托品1亳升,肌肉註射,予以維生素B1 B6等肌肉註射,對緩解肢體麻木等中毒性神經麻痹或心動過緩等癥狀有壹定療效。
4、吃海鮮食物中毒要補充液體
補充液體,尤其是涼開水或其它透明的液體,補充因上吐下瀉所流失的電解質,如鉀、鈉及葡萄糖。先別止瀉,讓體內毒素排出之後再向醫生咨詢或者送往醫院治療。
5、吃海鮮食物中毒要大量飲用清水
由於嘔吐、腹瀉造成體液的大量損失,會引起多種並發癥狀,直接威脅病人的生命。這時,應大量飲用清水,可以促進致病菌及其產生的腸毒素的排除,減輕中毒癥狀。
如何避免海鮮中毒
1、避免海鮮中毒不吃內臟
重金屬等汙染物容易富集在貝類生物的內臟團中,而肌肉中的重金屬含量最低。因此,只能吃貝類的肌肉部分。“看顏色”是較簡單的判斷方法。打開殼後,略微發黑的肉塊多是內臟團。有些貝類內部有壹根黑色的`沙線,也不能吃。
2、挑外殼平滑的海鮮
相對外表疙疙瘩瘩的生蠔、扇貝等,蟶子、貽貝等外表幹凈、平滑,附著臟東西少,相應汙染也少。
3、吃前要洗幹凈
吃前壹定要洗凈,去凈鱗、腮及內臟,無鱗魚可用刀刮去表皮上的汙膩部分,因為這些部位往往是海魚中汙染成分的聚集地。
4、排盡毒素避免海鮮中毒
新鮮的海蜇含水多,皮體較厚,還含有毒素,需用食鹽加明礬鹽漬3次,使鮮海蜇脫水3次,才能讓毒素隨水排盡。經以上處理後可食用。或者清洗幹凈,用醋浸15分鐘,然後熱水焯(100℃沸水中焯數分鐘)。
吃海鮮中毒禁忌
1、海鮮煮不熟含有細菌
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汙染。
提醒:壹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腌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壹定要慎重,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生。
2、死貝類病菌毒素多多
貝類本身帶菌量比較高,蛋白質分解又很快,壹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較多的胺類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提醒:選購活貝之後也不能在家存放太久,要盡快烹調。過敏體質的人尤其應當註意,因為有時候過敏反應不是因為海鮮本身,而是在海鮮蛋白質分解過程中的物質導致的。
3、海鮮啤酒同吃惹痛風
如果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再飲用啤酒,就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尿酸過多會沈積在關節或軟組織中,從而引關節和軟組織發炎。痛風發作時,不但被侵犯的關節紅腫熱痛,甚至會此起全身高熱,狀似敗血癥。久而久之,患部分關節逐漸被破壞,甚至還會引起腎結石和尿毒癥。
提醒: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鮮的時候,千萬別喝啤酒,否則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4、吃海鮮後喝茶長結石
吃完海鮮不宜喝茶的道理與不宜吃生果的緣由相似。由於茶葉中也富含鞣酸,相同能與海鮮中的鈣構成難溶的鈣。在食用海鮮前或後吃海鮮,都會添加鈣與鞣酸相聯系的時機。因而,在吃海鮮時最佳別喝茶。同理,也是最佳距離2小時以上。
5、冰鮮蝦不適合白灼
任何海鮮都只要在高度新鮮的情況下才幹做成清蒸、白灼之類的菜肴。水產海鮮與肉類不壹樣,它們體內帶有許多耐低溫的細菌,並且蛋白質分化格外快。假設放在冰箱裏多時,蝦體的含菌量增大,蛋白質也現已有些變性,發作了胺類物質,不管怎樣樣都達不到活蝦的口感、風味和安全性,當然也就不合適白灼的吃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