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指的就是子時,子時是晚上11點到次日淩晨1點。
按道家學說。由於古代每個夜晚分為五更天,壹更便是戌時,亥時為二更,子時就是三更,直到寅時五更結束。子時對應的是晚間11點到淩晨1點,屬於壹夜中的壹半,所以古人便將子時稱為“半夜三更”。
古代壹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因為古人休息較早,所以半夜時都熟睡了,那時的半夜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深夜了。
古代壹晝夜分十二時辰 或 壹百刻,其中完全屬於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壹段,連同首尾***五個節點,稱為五更。把晚上戌初壹刻作為壹更,亥初二刻作為二更,子時整作為三更,醜正二刻為四更,寅正四刻為五更。
古人將壹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壹日有十二辰(壹時辰合現代2小時),壹時辰有八刻(壹刻合現代15分鐘),壹刻有三盞茶(壹盞茶合現代5分鐘),(壹炷香合現代2分30秒),壹炷香有五分(壹分合現代30秒),壹分有六彈指(壹彈指合現代5秒),壹彈指有十剎那(壹剎那合現代0.5秒)。
古代晚上的時間為什麽叫做“更”
其實是因為夜晚巡夜人員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所以夜晚時間就稱為“更”。有的地方是用擊鼓方式報時,夜晚時間還稱為“鼓”。
所謂“幾更天”或者“幾鼓天”都是這個意思,“晨鐘暮鼓”也是源自這裏。
因為我國古代計算時間,並不像現在用時分秒,將全天***分為12個時辰。為方便計算,每個夜晚***有5個更次。
晚上8:00放到古代便是戌時,到了戌時,更夫開始正式工作,敲壹遍鑼,兩下梆子。晚上10:00便是亥時,更夫敲兩遍鑼,兩下梆子。到了午夜子時,便是三更天。直到醜時、寅時又分為四更、五更,敲完五更後,更夫收工回家。
除了夏季,春秋冬三個季節,每天淩晨5:00~6:00還會敲壹次梆子。因為這三個季節日出時間,相比較於夏季有所延長,更夫還得額外“加班”壹個小時。
十二時辰時間對照表
1、子時:作為十二時辰的第壹個時辰,於零點換日。對照:北京時間23時~01時。
2、醜時:作為第二個時辰。醜時被稱作雞鳴。對照:北京時間01時~03時。
3、寅時:作為第三個時辰。據說,寅時是老虎最威猛的時刻。對照:北京時間03時~05時。
4、卯時:作為第四個時辰,破曉時刻,此時的太陽才微微露臉呢。對照:北京時間05時~07時。
5、辰時:作為第五個時辰,又名食時,孩子們吃早餐的時間到了!對照:北京時間07時~09時。
6、巳時:作為第六個時辰,快到中午時分,蛇會常常躲避在草叢中。對照:北京時間09 時~11時。
7、午時:作為第七個時辰,顧名思義也被稱作中午。對照:北京時間11時~13時。
8、未時:作為第八個時辰,午後,可以小憩壹會兒。對照:北京時間13時~15時。
9、申時:作為第九個時辰,也被稱作夕時,猴子會在此時不停叫喚。對照:北京時間15時~17時。
10、酉時:作為第十個時辰,太陽悄然落山了。對照:北京時間17時~19時。
11、戌時:作為第十壹個時辰,因為天還沒有黑,萬物處於朦朧中,所以被稱作黃昏。對照:北京時間19時~21時。
12、亥時:作為第十二個時辰,夜深人靜,所有人都靜靜地睡去。對照:北京時間21時~23時。
更在古代代表時間,是個計時單位。壹夜分為五更,壹更代表兩個小時。
更字有兩種讀音:(壹、gèng)①又。例: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②復,還。例:而西人更有油畫。③再。例:勸君更盡壹杯酒。④更加。例:今日拒之,事更不順。⑤另外。例:願足下更慮之。(二、gēng)①輪流更替,交替。例:使將士更休。②更換,換。例:使史更敞衣。③舊時夜間計時單位,壹夜分為五更,每更約二小時。例:夜夜達五更。④經過。例:更二萬年三萬年而革亦可也。⑤更改。例:改了姓,更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