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壞形式
新孵化的幼蟲鉆入植物的葉肉組織進行危害,產生小隧道。1齡末,2齡初,從葉肉中鉆出,取食葉背,僅留葉表面表皮形成透明斑點,農民稱之為“開天窗”;3 ~ 4歲時,葉片被吃成洞狀(色版23,131),嚴重者葉片呈網狀。苗期常為害心葉、葉、莖、莢,能吃光全部種子,嚴重影響油菜產量。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6 ~ 7毫米,翅展12 ~ 15毫米,灰褐色。前後翅細長,纖毛長。前翅緣的毛像雞尾巴壹樣翹起,翅中央有壹條黃白色的3度彎曲縱帶,形成三串黃白色的斜方形。雞蛋扁橢圓形,大小為0.5毫米×0.3毫米..剛出廠時為乳白色,後變為黃綠色,表面光滑有光澤。幼蟲是淺綠色的。成熟幼蟲體長10 ~ 12毫米,有稀疏的黑色長毛。頭部淺褐色,胸背板上有褐色圓點,形成“U”型。體節明顯,兩端尖,第四至第五腹節膨大,整個蟲體呈紡錘形,臀足向後伸。蛹黃綠色,紡錘形,長5 ~ 8毫米,外有灰白色絲繭,外觀可見蛹體。
賦存特征
華北地區1年發生五六代。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以蛹在樹葉或雜草中越冬。第二年春天4-5月羽化。成蟲白天躲在植物的葉子下或其他隱蔽的地方,日落後開始取食、交配和產卵。活動高峰在19到21。成蟲對黑光有趨光性和強向性。羽化後即可交配,交配後1 ~ 2天產卵,產卵期可達10天。每只雌蟲平均產卵100 ~ 200粒。卵散生或3 ~ 5枚卵排列在壹起,多見於寄主植物後葉的脈間凹陷處。卵期為3 ~ 7天。幼蟲期為12 ~ 27天,分為4個階段。幼蟲活躍,受驚嚇後向後蠕動,並向下旋轉。成熟幼蟲在葉脈附近或落葉上吐絲,結繭化蛹。蛹期約9天。小菜蛾的發育起點溫度為6 ~ 8℃,在10 ~ 40℃能存活和繁殖。高溫下,成蟲壽命短,卵少,初孵仔魚成活率低。成蟲的臨界溫度為42℃,在0 ~ 10℃可存活數月,但在10℃以下仍可產卵。卵、幼蟲和蛹的臨界溫度約為35℃。在0℃條件下,卵可存活兩周,幼蟲可存活42天。0℃對初蛹影響不大。羽化蛹抵抗力弱。小菜蛾的最適溫度為20 ~ 30℃。所以春秋兩季最適合小菜蛾,危害嚴重。空氣相對濕度對小菜蛾生長發育的影響不是很顯著,但暴雨或雷雨的機械沖擊對卵和幼蟲(尤其是初孵幼蟲)非常不利,可造成大量死亡。十字花科蔬菜的種植面積和相應的管理措施是影響小菜蛾發生的生態條件之壹。如果越冬基數大,十字花科蔬菜種植面積大,品種單壹,管理粗放,就可能發生小菜蛾。小菜蛾的天敵包括寄生蜂、捕食性天敵昆蟲、捕食蟎、蛙、鳥和病原微生物。其中對小菜蛾的數量控制最為明顯。
防治方法
(1)農控。小範圍內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壹年連作;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早、中、晚熟品種和生長期長短不同的品種與其他蔬菜錯開,或相隔壹定距離,中斷了小菜蛾的食物鏈。加強苗場管理,及時防控,避免昆蟲帶入本田。蔬菜收獲後,及時清除園內殘留植物的落葉或立即翻耕,可消滅大量蟲源。
(2)誘殺。小菜蛾有趨光性。成年期每2/3公頃菜地設置1個黑光燈,如果加上電網效果會更好。用雌蛾性激素粗提物誘殺:將當日羽化的雌蛾腹端切下,用二氯甲烷、酒精等溶劑提取,或用60目尼龍絲(或銅絲)做直徑3 cm、長12 cm的圓筒形紗籠,用盆和三腳架做銹蟲籠,每籠放1 ~ 2只。或者每667平方米使用6-8個小菜蛾引誘劑,使用竹竿支架,將塑料薄膜(33厘米見方)的四個角綁在支架上,而不是用盆盛水。魚餌用鐵絲綁在支架上彎向水面,距離水面65,438+0-2 cm,距離蔬菜65,438+00-20 cm,每月更換魚餌。
(3)生物防治。推廣8010、8401和蟲草6號..
(4)化學控制。掌握卵孵化高峰期到二齡使用的化學藥品。可用5%多菌靈EC 2000倍,5%益泰寶EC 2000倍或1.8%依維登EC 1500倍,或500 ~ 600倍的20%氯嘧磺隆1或25%氯嘧磺隆3號膠懸劑,或5%銳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