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健康脾胃養生引論

健康脾胃養生引論

健康脾胃養生引論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的健康、長壽和疾病的康復都直接關系到脾胃。怎麽知道自己脾胃不好?怎樣才能養好脾胃?要知道脾胃好不好,我們經常看以下幾個部位:

嘴唇:脾胃正常的人,嘴唇紅潤,幹濕適中。脾胃不好,嘴唇蒼白幹燥,容易爆皮開裂。

睡覺流口水也是沒脾氣的表現。

鼻子:脾胃的經絡與人的鼻子相連。鼻腔幹燥、嗅覺失靈、流鼻涕、鼻出血多是脾胃虛弱所致。

鼻翼紅的人胃熱、鼻青眼痛,說明脾胃功能不好。

眼睛:脾與體液的吸收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經常出現眼睛疲勞、紅腫等現象,也是脾臟的問題。

耳朵:脾胃虛弱可導致腎氣不足,常表現為耳鳴。

全身:特別是春天,全身乏力,手腳冰涼,有時還會拉肚子。

滋補脾胃的常用養生方法

壹、細嚼慢咽,滋養脾胃。唾液中含有唾液澱粉酶,可以將谷物中的澱粉轉化為麥芽糖。食物細嚼慢咽後,可以擴大與腸壁的接觸面積,消化也能充分發揮作用,使腸壁廣泛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細嚼慢咽可以提前增加胃液和其他消化腺的分泌,為食物進入胃腸道後充分吸收做準備,減輕胃的負擔。

實驗證實,吃同樣的食物,咀嚼者和不咀嚼者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是不同的。咀嚼者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率分別為85%和83%,不咀嚼者對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率僅為72%和71%。長此以往會給身體健康帶來隱患。

第二,常吃五谷雜糧滋養脾胃。

(1)小米。又名小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熱、惡心嘔吐、腹瀉及產後、病後虛弱者。

小米煮粥時,上面漂浮著壹種細密的粘稠物質,俗稱“米油”,滋補力最強。中醫有“米油代替人參湯”的說法。

(2)小麥。味甘,性溫微寒,有健脾補腎、養心安神的功效。心煩失眠的人可以用小麥、大米、紅棗煮粥,效果明顯。全麥中的麥麩含有膳食纖維,經常食用可以預防便秘。

(3)玉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寧心活血的作用。玉米中含有的葉黃素可以預防老年人眼睛的黃斑變性。

(4)大麥。易於消化,有利於減輕腸胃負擔,增強體質。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益肺、清熱利濕的作用。現代研究證明,薏苡仁具有抗腫瘤、增強免疫力、降血糖等作用。

(5)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有補中、健脾和胃、除煩渴之功效。早晚喝米粥,可以讓妳遠離口幹的煩惱。

(6)高粱。高粱味甘,性溫,有健脾益胃的作用。高粱中的鞣酸有收斂止瀉的作用,不適合便秘。

(7)大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脾胃虛弱的人要常吃。豆腐能舒中益氣、清熱活血,特別適合痰熱咳喘、感冒外感、咽喉腫痛者食用。

三、飯後百步健脾胃。脾主四肢,運化四肢即運脾。

這裏的“飯後”是指飯後20-30分鐘,而不是飯後馬上慢走。需要註意的是,飯後不提倡匆忙,慢慢走,甚至原地搖搖手腳也能達到效果。

建議的行走步驟:

(1)慢走和中速走,每次30-60分鐘,每天2-3次。

(2)每小時步行5-7公裏,每次鍛煉30-60分鐘,步行時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20次以下,可以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