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上的生豬價格,均價處在18~20元之間,各地雖略有浮動,但相差並不大。其實造成本輪“最強豬周期”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疊加而成的,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正應驗了人們所說的“有其因,必有其果”。
我們分析壹下導致本輪生豬價格持續飆升的原因,無外乎離不開這三點。壹是2018年底暴發的“非洲豬瘟”傳入生豬產區,為了有效防止疫情傳染和蔓延,相關疫區對疑似病豬不分青紅皂白全部“壹鍋端”,且對疫區方圓15公裏範圍的生豬養殖場全部毀滅;二是近年來農村環保政策的強行推進,各地農村為了打造優美的人居環境,對農村所有的養豬場全部進行關停、整頓、拆毀。這兩種對生豬養殖斷祖絕孫的做法,讓眾多生豬養殖農民戶叫苦連天,而又無力回天。
好在,我們可以從國外大量進口生豬、豬肉,以及豬肉深加工食品,這樣很好的滿足著強大的市場需求,當時對養豬業的“連鍋端”,並沒有顯現出強烈的市場反映。可是,今年初發生的特殊情況,我們無法有效進口生豬、豬肉,以及豬肉相關食品,這下市場極大的需求與有限的生豬供應形成了極大的差距,市場價格就迅速的表現了出來,且壹直交替上升到了當前的歷史最高價位。
雖然去年9月時,面對高居不下的生豬價格,各地都采取了積極果斷的補救措施,加大力度推出了“豬八條”,甚至還有地方推出了“豬九條”,提供各種優惠的政策和經濟補助措施,以期加快國內生豬的養殖和市場供給。可現在即將過去了壹年,按照仔豬成長為肥豬的六個月生豬周期,現在這些“救市”生豬早就該緩解市場了。可是這些措施在巨大的市場缺口中,並沒有表現了拯救市場的任何作用,相反生豬價格還在壹路高漲中。
以此市場的供需來看,僅僅依靠國內有限的生豬養殖、能繁母豬等促進生豬產量和數量提升,在時期內很難達到市場所需,價格將隨著傳統的重要節日的到來,價格將表現的更加強硬。比如馬上到來的中秋國慶節,還有之後的元旦和春節,生豬價格因為巨大的缺口,將再次向著另壹高度沖刺。
我們實事求是的說,依據我們有限的生豬養殖規模和數量供給市場,未來兩年內生豬的價格都將處於高位運行期。那要驗證養殖大佬預測明下半年生豬價格會跌到每斤5~6元,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因為,現在養豬成本持續增加,作為養殖飼料的玉米價格由原來的每斤0.78元左右,上漲到了現在的每斤1.2元左右,還有養豬環保方面的設備投入、人工投入、防疫投入,及其他各方面的投入,這些成本都不斷增加,那還會出現每斤5~6元的價格呢?即使出現這樣的行情,那註定沒有壹個人去養豬,因為他們將會虧得找不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