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豆是納豆菌分解小黃豆的產物,與黃豆有本質區別。納豆富含納豆芽孢桿菌、優質小分子蛋白(肽)、納豆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生物多糖、異黃酮、皂甙、卵磷脂、維生素E、吡啶二羧酸、維生素k2等數十種對人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質,是大豆中所沒有的。
大豆中雖然有蛋白質、異黃酮、皂甙、卵磷脂等物質,但沒有被納豆菌分解。由於它們不活躍,它們的吸收和功效與納豆中的非常不同。比如有的人喝豆漿容易拉肚子,這是豆漿不容易吸收的現象。不易吸收,功效自然大打折扣。以異黃酮為例,大豆中異黃酮的功效不到納豆中活性異黃酮的30%。
臘八豆是湖南省的傳統食品之壹,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人們通常在每年立冬後開始腌制,並在臘月初八後食用,因此它被稱為臘八豆。它的成品有壹種特殊的風味,極其美味,因此很受人們的歡迎。但自古以來壹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生產,受季節限制無法成為消費者壹年四季都可以享用的食品。
臘八豆是中國湖南省的傳統食品之壹,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它的成品有壹種特殊的風味,非常好吃,所以很受人們的歡迎。然而,自古以來,它壹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生產,由於季節的限制,無法成為消費者壹年四季都能享用的食物。臘八豆法(也叫水豆豉)臘八豆是家常菜。腌制發酵後,蛋白質分解氨基酸,增加了風味,易於消化吸收。其做法如下:1。將黃豆洗凈,撇去空皮和殘留顆粒,用冷水浸泡,取出後加水入鍋(開水要蓋過黃豆壹寸)。先用猛火煮,再用小火煮,直到用手捏成泥狀。2.把豆子從水裏撈出來(煮豆子的水裏放點鹽備用),攤開,放在布袋裏。3.將布袋放入草包或其他容器中,周圍用稻草或棉絮包裹,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約2-3天後,將大豆趁熱發酵長出毛黴種子,取出攤涼;4.然後將豆子放入碗中,加入原豆開水;加入配料,加入鹽50克辣椒、2元辣椒粉和每斤5元黃豆,或者適量加入姜壹起拌勻;拌的時候,如果鹹味不夠,可以加點鹽,加點白酒提味,不會把豆子糟蹋了。5.拿個罐子,用白酒擦幹凈。最後將攪拌均勻的黃豆放入缸中,密封缸口10天即可食用。
納豆
(1)納豆鏈接中國和日本。納豆起源於中國。納豆類似於中國的發酵豆和怪味豆。古書(及漢代三才會)記載:“納豆,我國自秦漢以來已有之。”納豆起源於中國的發酵大豆。
根據《飲食文化與生鮮市場》(石毛之道,101頁)壹書,這兩種納豆都與中國有緣。尤其是鹹納豆,是奈良和平安時期的禪僧傳入日本的。日本曾稱納豆為“鼓”,平城井出土的木簡中也有“鼓”。它和現代中國人吃的豆豉壹樣。
因為豆豉是在寺院中制作,存放在甕或桶中,日本人稱之為“唐納豆”或“鹹納豆”,在日本作為營養食品和調料,豆豉在中國則是炒或蒸作為調料。
納豆傳入日本後,根據日本當地的情況進行了開發,比如日本用醬油代替豆豉,或者用醬油代替鼓汁。而且隨著禪僧從中國傳到日本寺廟,納豆最早是在寺廟裏發展起來的。比如大龍寺的納豆、大德寺的納豆、壹休納豆、大夫寺的濱明納豆、烏鎮寺的灞橋納豆,都成為了當地寺廟的著名特產。
日本人喜歡吃納豆。他們主要吃鹹納豆和刷納豆。關西人喜歡前者,關東人喜歡後者。由於發酵方式不同,拉絲納豆中有壹種黏絲,是無鹽的。
日本學者對納豆是否來自中國有不同的看法。不過中國也有不加鹽的納豆,是壹種發酵的大豆食品。當然,除了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等國也有。但是從哪裏?可能日本土生土長?沒有結論。然而,鹽納豆和拉絲納豆都是由大豆發酵制成的。大豆起源於中國,中國在4000多年前就出現了大豆的發酵加工方法。說這兩種納豆都與中國有關,也不無道理。
(2)納豆的營養價值。近年來,日本醫學家和生理學家研究發現,大豆的蛋白質是不溶的,但制成納豆後,就變成可溶的,並產生氨基酸,而原料中不存在的各種酶會被納豆菌和相關細菌產生,有助於胃中的消化和吸收。納豆的成分為:水分61.8%,粗蛋白19.26%,粗脂肪8.17%,碳水化合物6.09%,粗纖維2.2%,灰分1.86%。作為植物性食物,粗蛋白和脂肪是最豐富的。納豆是壹種高蛋白的營養食品。納豆中含有的酒精,食用後可消除體內部分膽固醇,分解體內酸化脂質,使異常血壓恢復正常(《物理科學雜誌》,第1994期,第1期,日本評論學會出版,第4頁)。
納豆適合日本。日本人的主食是米飯,壹般以顆粒狀食用。納豆也是顆粒狀的,讓日本人感覺親切,吃納豆有助於消化米飯,讓愛吃白米飯的日本人不易得腦血管疾病。
吃納豆之前有很多方法。買回來的納豆裏,壹般都會附上芥末和調料。攪拌好後就可以吃了,和米飯壹起吃。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點蔥花和海苔。因為它的營養價值已經顯現,越來越多的人吃它。
如今,由於食品加工技術的日益發達,納豆也被制成了許多不同的口味,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選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