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成功的壹半原因在於地理位置。關於外賣的選址,壹般有兩個誤區:
客流多的地方肯定有外賣市場。
做外賣商圈最重要,位置不重要。
誤區壹:1,客流量大的地方壹定有外賣市場。
壹般都知道外賣要在人多的地方做,重復覆蓋的商圈越多越好。但是傳統餐飲的消費者和外賣的消費者不壹定完全重合。在調查市場的時候,除了客流量之外,還需要通過餓了麽和美團兩個外賣平臺的數據來統計當地外賣市場需求是否充足。
比如每個城市的火車站客流量巨大,附近的餐館也很紅火。適合做零食,不那麽適合做外賣。因為來來往往的人大多行色匆匆,不僅耗時,而且難以定位。點外賣不壹定能準時到,外賣員到了地方找到用戶也需要時間。客觀原因註定了在這裏做內餐不如做外賣。
再比如,壹些三四線城市的商業中心,雖然客流量大,但是因為市級面積小,工作節奏輕松,可以步行回家吃工作餐。周末休息也傾向於消費場所集中的商圈社交。居民習慣在大廳吃飯,不習慣通過外賣訂餐。這也不適合以外賣為主的餐飲店。
目前,據統計,外賣訂餐集中的場所有:居民區、學校及周邊、CBD商圈/寫字樓,部分娛樂場所、機關、酒店、醫院、商店等場所有壹定的分布比例。主要想做外賣的商家可以從這幾個位置入手。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消費場景。有人在熱門商圈競爭激烈,有人在冷門區域大賺壹筆。糾正它基本上是品類是否合適的壹個因素。學校及周邊的炸雞漢堡等低價快餐賣得好,醫院和政府機關的營養健康零食或粥賣得好。壹般寫字樓的午餐訂單是晚餐訂單的兩倍,而在住宅區,中午和晚上的訂單更均勻。商家要根據自己選擇的品類選擇合適的地方。
誤區二:做外賣商圈最重要,位置不重要。
其實這句話錯了壹半,不是完全錯了。外賣餐飲店當然不需要花高租金去爭取靠近人流的上遊位置,如下圖:門店1,但是外賣門店還有其他需要考慮的細節:門店地址是否方便騎手取餐。
街邊小店比商場裏的小店更適合外賣。
外賣之前,商家最擔心的就是沒有訂單。但是很多商家發現還有壹種情況更讓人擔心,就是有訂單,但是準備好的外賣在那裏,就是沒有外賣來接單。即使選擇了專送的配送方式,騎手也沒有資格拒絕訂單,但是在商場等電梯,復雜的門店位置,還是會增加取餐的難度,容易導致訂單超時。
二、外賣品類的選擇:
2019是外賣平臺在全國普及的第五個年頭。可以說,整個外賣市場每年都有不同的升級和變化。如今外賣市場逐漸細分頂級產品,聚焦核心爆款產品,引爆銷量,是當下外賣熱銷店的主要經營思路。
在選擇品類時,首先要認清餐飲的本質,尋找真正符合長期市場需求的品類,不要被網絡名人中單壹產品制造的虛假需求所迷惑,容易跟風失敗。2065438+2008年,風靡Tik Tok的方便面食堂,不到半年就開始成批倒閉。而半年恰好是外賣餐廳逐漸收回成本的時期,那麽這麽短的經營時間肯定會以虧損告終。
二是品類容易標準化,產品質量穩定,工作人員容易掌握技術。目前主要做外賣的商家會選擇盡量降低人力成本,因為平臺傭金和競價成本高。有些品類本身對工人的技術要求不高,只要按照固定的制作流程,飯菜的質量是可以保證的。避免因人員波動導致菜品質量下降,導致差評。這個品類比較適合外賣。比如現在流行的烤串、鹵釘、韓式炸雞都屬於這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