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庫爾勒香梨只適合塔裏木河和孔雀河流域的狹窄區域。即使在這些地區,庫爾勒產的香梨質量也是最好的。
庫爾勒還以香梨聞名,因此被稱為“香梨之城”。
庫爾勒是壹個縣級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因為盛產香梨,所以被稱為“梨城”。該市位於新疆自治區中部,總面積7116.9平方公裏,總人口約99萬,常住人口55萬,流動人口約30萬(不含生產建設兵團)。有23個民族,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30%。市人民政府位於孔雀河以南的新城區,是南疆最大的城市,也是新疆僅次於烏魯木齊的第二大城市。是新疆自治區政府實施“北烏南庫”開發的目標城市,是進出南疆的要塞,是北疆與南疆的分水嶺。
庫爾勒市位於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裏木盆地東北邊緣,北臨天山支脈,南臨塔克拉瑪幹沙漠。美麗的孔雀河穿過這座城市。1979年9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庫爾勒,現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因盛產香梨,又稱“梨城”,被譽為“瓜果之鄉”。全市總面積7116.9平方公裏,總人口48萬(不含流動人口)。有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等23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29.4%,農業人口6.59萬人。轄9個鄉、2個鎮、5個國有農牧團場、5個街道辦事處,以及巴州直屬的3個農牧團場和農二師所屬的3個農場。市內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指揮部、南疆鐵路庫爾勒辦事處、塔裏木油田公司、塔裏木石化工程建設指揮部等中央和自治區單位。庫爾勒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有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裏木河,年徑流量33億立方米。孔雀河是庫爾勒市的母親河,全市長271 km,多年平均徑流量1180萬立方米。良好的水、土、光、熱資源非常適合梨、瓜果、棉花、番茄、紅花等經濟作物的生長,形成了獨特的農產品資源優勢。香梨因其含糖量高、香味濃郁、果肉細嫩、清脆多汁、易於貯藏等特性,被譽為“水果之王”,遠銷香港、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庫爾勒市香梨種植面積35.5萬畝,其中結實面積65438+10萬畝。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獨特的旅遊資源。自古以來,庫爾勒就是絲綢之路中路的咽喉。目前,庫爾勒周邊共有國家壹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二級文物保護單位40處,列入國家文物檔案的文物古跡240處。
庫爾勒北部的山谷裏有壹座著名的鐵門關,每年吸引無數中外遊客來此觀光。在民族風俗方面,主要有蒙古族“那達慕”、維吾爾族“麥西來甫”等民間文化藝術,具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深受各族人民喜愛。庫爾勒礦產資源豐富,有煤、紅柱石、雲母、蛭石、石墨、鐵、錳等50多種礦產。庫爾勒市建市以來,緊緊抓住南疆鐵路開通庫爾勒、塔裏木石油會議、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歷史機遇,堅決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市戰略、中心城市發展戰略。以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著力打造輻射南疆的中心城市經濟圈,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目前,庫爾勒市已形成以優勢產業為龍頭,石油、紡織、電力、水泥、礦產、造紙、建材等產業,梨、棉、牧等特色明顯的農業產業,建築、交通、商貿、旅遊協調發展的綜合經濟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8年,庫爾勒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30.8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6543.8+0.5億元(含開發區6543.8+0.5億元);地方固定資產投資42.6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6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500元。在第七屆(2007年)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中名列第39位,連續5年排名上升,位居西部前列。近年來,在物質文明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庫爾勒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CCTV2006中國十大魅力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等20多個國家級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