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聽了壹下才知道是貴陽的特色美食:絲娃娃。我當時就在想:為什麽叫絲娃娃?和娃娃有關系嗎?
和我壹起旅行的朋友也覺得奇怪,於是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找了壹家以絲綢娃娃為“長龍”的餐廳,坐下來品嘗了壹下,還特意問了店主這道菜的來歷。
絲娃娃名字的來源是“絲狀之物裹如布娃娃”,即鮮嫩細嫩的菜絲被包裹在壹個潔白柔軟的皮囊裏,很像壹個裹著“繈褓”的新生嬰兒,故取名“絲娃娃”。
看到我們不是本地人,老板很自豪地向我們推薦了這道菜。他說,這道菜的原料不下十種:精粉、綠豆芽、海帶絲、酸蘿蔔絲、大頭菜絲、破耳根節、芹菜節、蕨菜節、涼面、筍絲、酥黃豆、紫菜、黃瓜絲、粉條、油渣、炸花生、脆哨。還有近十種調料:鹽、香油、醬油、醋、味精、姜末、蔥花和花椒。我們都對它感到驚訝。
制作過程很講究:按照6: 1的比例,在面粉中加入水和少許鹽,揉勻,放在壹邊,讓面條完全醒過來,鍋加熱,刷上油晾幹,然後左手抓住面團,杵到鍋底。當它變成壹個直徑為9厘米的薄圓皮時,立即用右手提起圓皮,從而制成幾十個張春卷皮,然後放好。面團做好了,接下來就是準備蔬菜絲了。將綠豆芽、海帶、芹菜節、蕨菜節等幾十種蔬菜用開水焯壹下,切成細絲備用。當然,菜肴越豐富越好。它們在餐桌上更是五顏六色,讓人有食欲。絲切的越細越好,這樣調料味道更好。顧客點壹個菜,店主就把菜擺到桌子上,然後在大家面前放壹個小碗,裏面盛著醬、醋、味精、香油、姜沫、蔥花、辣椒等調料汁。妳可以拿著盤子蘸醬。這樣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不易發胖。
聽完之後,我們都感嘆,真是太用心了!我們像繈褓裏的嬰兒壹樣,鄭重地把薄如蟬翼的皮平鋪在手掌上,然後在上面放幾片紅、黃、藍、綠、紫、黑的菜絲,整齊地疊在壹起,把被子疊在下面,折在上面,把菜絲包在中間。然後優雅地拿起壹個小勺子,舀壹勺各種秘方配制的蘸水,倒在絲娃娃身上,然後放進嘴裏咽下去。細嚼慢咽,香、脆、辣、酸的味道會填滿整個味蕾。
回來後,我特意在百度和Tik Tok搜索了壹下屌絲娃娃,發現屌絲娃娃不僅存在於路邊攤,還可以登上豪華酒店,還可以點外賣,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和親和力。還獲得了“貴陽街頭第壹小吃”的榮譽。擁有近74萬粉的德國人樂博說,他每次去貴陽都要吃絲娃娃菜。他還開玩笑說,吃娃娃菜不是吃孩子。他隨後演示了如何吃絲娃娃,並介紹點壹盤20元的脆皮可以吃很多菜,真的很劃算。他還擔心如果遇到“吃素的飯桶”,餐廳會不會倒閉。反正他是吃素的,遇到絲娃娃就好吃。絲娃娃真的很適合餓了但又不想長胖的人。因其配菜豐富,營養價值高,開胃健脾,深受大眾喜愛。
因為絲娃娃,我對貴陽有了很深的記憶,也很佩服貴陽人對美食和生活的赤誠用心,讓平凡的日子也像絲娃娃壹樣精致、瑰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