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
田伯光,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人物。原為采花大盜,外號“萬裏獨行”,後被不戒和尚所逼當了和尚,號“不可不戒”,並要求他陪在儀琳身邊保護她。旨因輕功卓越,刀法出眾,但其人又好色成性,所以又被武林正派中人稱之為「采花大盜」。武功甚至能與青城派掌門余滄海互角。人倒不壞,與令狐沖鬥了幾場,武功雖勝過令狐沖,卻不逼之過甚,亦能識得令狐沖是英雄,頗有惺惺相惜之意,可謂是豎子可教也。奇怪的是田伯光掠了絕色尼姑儀琳姑娘,既是采花大盜,不但沒采了這朵花,反讓令狐沖從中攪弄得倒認儀琳為師。
江湖人稱「萬裏獨行」,旨因輕功卓越,刀法出眾,但其人又好色成性,所以又被武林正派中人稱之為「采花大盜」。
武功甚至能與青城派掌門余滄海互角。
本來田伯光好色成性,有壹次,田伯光欲輕薄恒山派儀琳,卻因當時華山派令狐沖所救而不成功。又因令狐沖的作弄,田伯光成為了儀琳弟子,這時田伯光卻不承認。
愛女心切的不戒和尚曾脅迫田伯光去華山請令狐沖到恒山見儀琳,田伯光上華山找到令狐沖後,卻因當時令狐沖得到隱居華山的風清揚所授的獨孤九劍而劍術大增,田伯光因而無法戰勝令狐沖,亦因而無法令其上恒山見儀琳。經過這些事後,田伯光與令狐沖的友誼大增。
令狐沖當上恒山派掌門後,不戒和尚知道令狐沖被人家背後譏笑,欲迫田伯光與之壹同加入恒山派,卻怕田伯光調戲恒山派的尼姑,再迫其當和尚,取法號「不可不戒」,再與其壹起加入恒山派。田伯光最後成為壹個乖巧的弟子。
武功描寫:
1,儀琳道:“是了,師父。我要從山洞中出來,那人卻壹定攔著不放。眼看天色黑了,我心裏焦急得很,提劍便向他刺去。師父,弟子不敢犯殺戒,不是真的要殺他,不過想嚇他壹嚇。我使的是壹招‘金針渡劫’,不料他左手伸了過來,抓向我……我身上,我吃了壹驚,向旁閃避,右手中的長劍便給他奪了去。那人武功好生厲害,右手拿著劍柄,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劍尖,只輕輕壹扳,卡的壹聲,便將我這柄劍扳斷了壹寸來長的壹截。”
2,田伯光還刀入鞘,說道:‘坐下,坐下!喝酒,喝酒。’“我見天松師伯雙手指縫中不絕的滲出鮮血。不知田伯光使了甚麽奇妙的刀法,我全沒見到他伸臂揮手,天松師伯胸口已然中刀,這壹刀當真快極。
3,儀琳繼續道:“田伯光身子壹晃,手中已多了壹柄單刀,笑道:‘坐下,坐下,喝酒,喝酒!’將單刀還入刀鞘。那位泰山派的師兄,卻不知如何胸口已中了他壹刀,鮮血直冒,他眼睛瞪著田伯光,身子搖晃了幾下,倒向樓板。”
4,只聽得嗖的壹聲響,余滄海已穿入房中,跟著乒乒乓乓,兵刃相交聲密如聯珠,余滄海和田伯光已在房中交起手來。定逸師太站在屋頂,聽著二人兵刃撞擊之聲,心下暗暗佩服:“田伯光那廝果然有點兒真功夫,這幾下快刀快劍,竟和青城掌門鬥了個勢均力敵。”
5,適才在房中相鬥,頃刻間拆了五十余招,田伯光刀法精奇,攻守俱有法度,余滄海自忖對方武功實不在自己之下,就算再鬥三四百招,可也並無必勝把握。
人物評價:
田伯光是《笑傲江湖》中的邪派人物,人稱采花大盜,人倒不壞,與令狐沖鬥了幾場,武功雖勝過令狐沖,卻不比之過甚,亦能識得令狐沖是英雄,頗有惺惺相惜之意,可謂是豎子可教也。古怪的是田伯光掠了絕色尼姑儀琳姑娘,既是采花大盜,不但沒采了這朵花,反讓令狐沖從中攪弄得倒認儀琳為師父,後來又認儀琳其父為太師父,再後來做了不可不戒和尚。能解開這古怪事之迷的就是田伯光的癡情。
田伯光癡情處是,自己癡得連自己都不知道。為天下第壹糊塗癡男子(不贊同)。
(有相當的人會不同意把田伯光列為癡男,認為這純是無稽之談;也會有好多理由不同意,但這都無妨,容我說完再議。)
我已說了田伯光癡,癡得自己都不知。不信的話我們剖析說來,讓田伯光自己也明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