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
(Phalacrocorax carbo)普通鸕鶿鸕鶿俗稱魚鷹,屬於鳥類的桑科,在中國有5種,幾乎遍布全國。青海湖鸕鶿是普通鸕鶿,全長80cm,體重1700 ~ 2700g。它全身藍黑色,帶有紫色金屬光澤。口厚,眼口缺羽,露膚發黃,露部周圍有寬寬的白帶。上背部和肩部羽毛呈暗紅棕色,羽緣為黑色。生殖期腰部兩側各有壹個三角形白斑。頭部和上頸部有白色絲滑的羽毛,後腦勺有壹個不明顯的羽冠。翼色314-340mm,尾長90-314-340mm,候鳥。幼鳥頂部深棕色,底部黑色,夾雜白色。眼睛是綠色的,嘴是棕色的,下嘴的基部是灰白色的,而裸露的區域和喉嚨是暗紅色的,腳是黑色的。種類:中國有五種:鸕鶿(又稱普通鸕鶿)、斑鸕鶿、海鸕鶿、紅臉鸕鶿、黑頸鸕鶿。常見於東南沿海省份。鸕鶿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和非洲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中。
鸕鶿很少唱歌,繁殖時用喉音咕噥,其他時間沈默。但群居時它們之間為有利位置發生爭執時,會發出“咕,咕”的低叫聲。鸕鶿通常棲息在河流和湖泊中,經常低飛掠過水面。飛行時,脖子和腳是直的。飛行姿態與大雁相似,經常成群地呈人字形飛行。性不怕人。
獨自或成群在水中釣魚。他長著蹼趾,擅長遊泳和潛水。當飽餐壹頓後在陸地或樹上休息時,我們經常伸展翅膀在陽光下晾幹羽毛。在中國中北部繁殖,大群聚集在青海湖。遷徙經過中國中部,在南方省份、海南島和臺灣省越冬。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每年冬季有數萬只鸕鶿越冬,部分鳥類常年在此棲息,這在其他地方並不多見。分布於北美東海岸、歐洲、俄羅斯南部、西伯利亞南部、非洲西北部和南部、中東、中亞、印度、中國、東南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有些鳥是季節性候鳥。
雌鳥在每年的壹月到八月之間產卵。在懸崖或高大的樹上繁殖。築巢的材料很粗糙,用樹枝、魚骨、海藻和雜草做成,上面覆蓋著細草。是六邊形的“房子”,有棱角,而且是直的。築巢後,17-21天開始產卵,每窩5-6枚,重約54克。雌雄成蟲交替孵蛋,約1個月可孵出小雞。父母壹起餵養他們的小雞。它們回到巢穴後,站在雛鳥旁邊,張開嘴。雛鳥把嘴伸進父母的喉嚨,取出未消化的食物。該鳥在人工馴養條件下能正常產卵,每年初夏進入繁殖期。每只母鳥可產6-20個蛋,繁殖生態與家鵝相似。
鸕鶿因其高超的捕魚技術、快速的潛水和捕捉尖端有鉤嘴的魚,自古以來就被馴化並用於捕魚。在雲南、廣西、湖南等地,鸕鶿仍被馴養用於捕魚。在中國東南部的河流、湖泊和海灘上,過去常常可以看到幾只或幾只經過人工訓練的鸕鶿(俗稱魚鷹和水鴨)站在狹窄的船上,努力地幫魚抓魚。漁民劃著船到很多有魚的地方,壹排排的鸕鶿從船上飛出來,像野鴨壹樣,在水裏遊來遊去,壹會兒在水裏潛水,壹會兒又浮在水面上。當它們發現魚時,它們潛入1-3米,最深潛到19米,最長時間70秒,所以它們可以被稱為鳥類。壹只鸕鶿壹年能抓500多公斤。
它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包括北美(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島、百慕大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以及墨西哥的北美與中美洲的過渡地帶)、歐亞大陸和北非(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非洲中南部(包括阿拉伯半島南部和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印度次大陸和中國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斯裏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中國東南部和西藏)。)、中南半島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香港和海南島)。)、太平洋群島(包括中國臺灣省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蘇門答臘、爪哇和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島及其附近島嶼。)
普通鸕鶿、條紋大雁、褐頭鷗、魚鷗構成青海湖四大候鳥。繁殖地集中在三塊石和海西山陡峭的懸崖上,海西山西端也有少量,總數約4500只。擅長遊泳和潛水,擅長釣魚。它在陸地上看起來很笨拙,停下來時經常用堅硬的尾羽支撐在地面上,白天休息時間也很長。歌聲粗糙、刺耳,令人不快。主食魚。雄鳥和雌鳥輪流築巢孵蛋。餵養方式比較特殊。母鳥張開嘴,雛鳥把嘴伸進喉嚨,以母鳥食道裏半消化的魚為食。餵水時,母鳥像註射器壹樣從嘴裏向雛鳥嘴裏噴水。
3月下旬,它們轉移到青海湖,巢穴建在臨水的懸崖上,沒有人和動物的幹擾。大部分都是在前幾年老窩的基礎上修起來養的。在海西山陡峭的懸崖上可以看到40-70厘米高的柱狀巢穴。築巢材料為灌木樹枝、草莖等雜物,每巢產卵3-4粒,平均重54.4克..孵化期為30-31天,鸕鶿雛鳥孵化後壹直由父母餵養,直到雛鳥完全發育,具備獨立飛翔和捕食能力時才離巢。鸕鶿是主食魚,可以潛到3-4米深,捕捉體重超過自身兩倍的大魚。鸕鶿的越冬地在雲貴省的胡和地區,直到中緬邊境的瑞麗江。它被列為省級保護動物。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