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贛州方言有什麽特點?

贛州方言有什麽特點?

贛州方言是壹種有特色的語言,朗朗上口,易學易懂,接近普通話,具有獨特的魅力。奇怪的是,它只流行於贛州城墻內,橫跨東河、西河、南河,城郊農民講客家話,形成了語言的“孤島”。

無獨有偶,北方大城市天津也是壹個有語言的“島”,被稱為“天津話島”,與周邊不接壤,與鄰近的北京、河北、山東等省也不壹樣。最近看到天津作家小的壹篇文章,說天津話很有個性,給人的感覺是奇峰突起,仿佛“飛來峰”從天而降。20世紀70年代,天津地方誌工作者外出尋找天津方言的來源,他們找到了,不是在周圍的省縣,也不是在北方的土地上。他們在江南找到了鳳陽花鼓的故鄉,最後鎖定在壹個鮮為人知的地方——古鎮,這真的很不可思議。去年是天津建市600周年,天津文學院的作家專程到安徽文化尋根。他們來到蚌埠以北的澮河北岸,尋找天津話的“母土”。讓他們欣喜的是,他們在古鎮聽到了很多天津話,看到了同樣的民俗,比如二子、煎悶餃子、鬥燈、表、勤走。他們在街上看到許多天津餃子,兩個地方都把餃子稱為“扁食”,他們都喜歡吃“天津大小麻花”和油炸瑙。他們追根究底,只知道明朝燕王北掠至天津,後來燕王南下奪取其侄兒建文帝的皇位。杭州也是壹個語言的“島”。杭州話和浙江話不壹樣。南宋高宗將京都從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遷至臨安(浙江杭州)時,將中原方言帶到了杭州。

那麽贛州方言的根在哪裏呢?流行的說法是,王陽明駐贛州時,極力推廣這種官話。韓振飛在《甘州·宋城》壹書中對這種說法提出質疑:“這個傳說值得懷疑,因為語言有非常頑強的傳承,更何況古代信息閉塞。即使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靠壹個官員的行政權力來推廣壹門語言,似乎也是不可能的。.....再次,王陽明是浙江余姚人,母語是吳語。就算王陽明推廣普通話,也只能是‘浙江官話’,而贛州人說的是‘西南官話’。其實在古代,要改變壹個地區的公共語言,只有靠移民,只有當居民構成發生重大變化時,語言才會發生變化。”據他推測,明代鄭德三年,王陽明的前任陳數因贛南農民起義頻繁,地方兵力不足,提請朝廷從廣西桂林、柳州抽調狼兵。這個群體把桂林柳州方言帶到贛州,逐漸形成贛州官話。王陽明接手後,為了防止農民起義軍進城刺探軍情,規定不會說普通話的人不得入城。這壹舉措進壹步推動了普通話成為壹種流行語言。

在網上搜了壹下王陽明的史料,我認為王陽明雖然是浙江余姚人,但是因為得罪了鄭德權貴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驛(今安順市修文縣)做了三五年。在這三年中,王陽明的學術思想有了壹個飛躍,後來被稱為“隆昌悟道”。他先後創辦龍崗書院、溫明書院、桂陽書院,使貴州學風興盛,至今留下許多“陽明洞”、“陽明寺”,可見影響之深。貴州、雲南、四川、廣西屬於西南官話區,包括安順。王陽明在與學者、學生和公眾的接觸中,應該會說當地的語言。似乎可以想見,贛州城有廣西狼兵傳播西南官話的基礎,王陽明也熟悉和喜歡這種語言,所以大力推廣。只有有了群體傳播的基礎,然後強制推行權力,贛州官話才能成為“孤島”語言。

這些只是推測。贛州至今沒有對這壹重要的人文歷史問題進行實地調查和論證,也沒有人研究贛州方言與西南官話的異同。在方言俚語、民俗、飲食、日常生活等方面有多少相似之處。,還有待調查確認。希望有關部門能組織作家、專家效仿天津,去尋根。

如果確認了“千裏之外的語言是壹根線系住的”,那麽除了與長沙、珠海、福建對接之外,還可以加強與廣西等省份的交流。語言是最有親和力的媒介,這將有利於贛州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