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魯菜和東北菜誰更好吃?

魯菜和東北菜誰更好吃?

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遼寧)又稱“關東地區”,指“山海關”。東北三省在關外,華北和中原在關內。

65438年至80年代,由於天災人禍,清政府解禁東北,華北和中原地區的災民被迫謀生,集體遷往地域遼闊、人煙稀少的東北。

就在清朝到民國的幾百年間,就有3000萬人之多。

這就是著名的“穿越關東”。來到這片黑土地謀生、紮根的流民,大多是山東人。因為人口基數的存在,久而久之,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和“飲食習慣”產生了非常直接的影響。

那些背井離鄉的難民往往都是來自已婚有子女的家庭,所以他們對生存下來非常滿意。他們最需要什麽樣的食物?

量大肉多就夠了。

所以“東北菜”從來沒有和“詩意”聯系在壹起。

盡管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它的核心卻被完美地保存了下來。

雞肉燉蘑菇、豬肉燉粉條、殺豬菜等。,雖然菜名不上檔次,做法也不如南方精致,但放眼整個北方,都是簡單粗暴的“硬菜”。

“東北菜”的起源可謂是山東人的“智慧結晶”。

甚至有人調侃說,直接把現在的東北菜叫做“魯菜”也不為過。

開玩笑歸開玩笑,但說這話需要自信。

在清代,魯菜被視為“宮廷菜”,但在近代,它也被公認為“八大菜系之首”,對整個北方地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包括現在的京津地區,壹些老字號餐館不敢自稱“京菜”、“津菜”,而自稱“京魯菜”,因為“魯菜”是他們的根。

充滿“山東味”的東北菜更是“難脫其名”。

在烹飪方法上,都是以“蔥醬、鹹鮮”為主,如“爆三樣”、“三鮮地”、“滑肉段”等,與魯菜非常相似。

從80年代往上看,東北的廚師80%都是山東人。只有真正的行家才能品出“東北菜”和“魯菜”的區別。

但也有人認為“東北菜”最初定型於東北,盛行於此。

追根溯源,確實起源於魯菜,但畢竟只是“起源”,只是工藝相似,卻有實質性的區別。

這種說法也很有道理,因為東北處於高緯度地區,氣候比較寒冷,早些年物流不發達,大部分都在種植“塊根植物”。

如蘿蔔、土豆、紅薯,以及耐寒、易保存的豆類、白菜等蔬菜。

這種蔬菜種植結構直接影響了“東北菜”的風格,如“酸菜豬肉”、“地瓜幹”、“東北燉菜”,都充滿了濃郁的“東北味”。

這些都是真實的,源自於“東北本土”——產地在哪裏,菜就應該在哪裏,真正的武俠正統是無法隱藏在魯菜的“光芒”下的。

在民間,東北菜也被稱為“第九大菜系”。雖然沒有實質性的認可,但從客觀角度來看還是有壹定實力的。

只能說東北菜裏有“魯菜”的影子,但是已經完全分離出來,成為了壹個比較完整的體系。

我認為飲食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能抓住食客的胃口,讓他們拍手稱快。

什麽菜系,正宗不正宗,都只是虛名,把菜做好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