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魯菜烏魚蛋
魯菜烏魚蛋是壹道傳統菜肴,由雌性烏賊的裹卵腺制成。在加工過程中,將新鮮烏賊的裹卵腺切下,用明礬和鹽的混合物腌制,脫水並凝固在蛋白質中,即為成品。早在清初就做出了這道菜,在山東壹帶流傳至今。外國食客知道這道菜的食材後,只能默默的盯著,沒有辦法吃。
2、魯菜九至大腸
九轉大腸,原名紅燒大腸,是山東省濟南市的傳統名菜。它是將豬大腸放入水中油炸,然後倒入十多種調料,用微型火炮制作而成。菜做好後有酸、甜、香、辣、鹹五味,色澤紅潤,質地柔軟。據記載,九轉大腸是清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樓飯店創制的壹道菜肴。最初叫紅燒大腸,經過多次改良,紅燒大腸的味道進壹步提升。很多外國食客吃不慣豬大腸,主要是因為它的味道,就像臭豆腐壹樣。喜歡的人喜歡,不喜歡的人回避。
3.濰坊朝天鍋
魯菜朝天鍋是山東濰坊的壹種特色小吃。其做法是用雞肉和驢肉煨湯,以煮豬為主,包括豬頭、豬肝、豬肺、豬心、豬肚、豬腸。豬腸不能斷,要翻面清洗幹凈。腸子、嘴條、豬頭肉要先用開水沖洗幹凈,再放入老湯鍋中煮。溫度要適當控制,鮮湯要配蔥花。在當地朝天鍋已有上百年的歷史,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壹直流傳至今。面對這些入水的豬,很多外國食客想要接受它們的美味,還是需要多吃幾次才能習慣。
4.德州羊腸子
德州羊腸子是山東德州的特色小吃之壹。德州扒雞遠近聞名,羊腸子在當地也很有名。相傳早年德州有壹群滿族人,是當時社會上的地主。他們最喜歡的食物是羊腸子,他們每天都喝。辛亥革命後,他們家沒落了,變窮了,但做羊腸子的手藝還在,於是雇了壹個長工幫他們,後來升職了。這種被當地人視為美味的羊肉香腸湯,並不適合第壹次來的外地食客。
5、魯菜炒大腸
魯菜炒大腸是傳統名菜,也是用大腸做成的美食。可見山東人喜歡這種食物。豬的大腸要吃的話,沒有臭味。關鍵在於前期的清潔處理。四川人在煮大腸的時候,會用大量的辣椒、麻椒等調料掩蓋豬大腸的腥味。魯菜通過前期的處理徹底幹凈了。如果外國食客第壹次吃,就閉上眼睛拒絕。
6.山東大蔥蘸醬
大蔥蘸醬壹般是北方最有名的,尤其是山東,大蔥也很精致。生吃最好的是靠近根部的大蔥,蘸醬是豆瓣醬。大蔥蘸醬最大的缺點就是吃完嘴裏有壹股大蔥味,就像臭豆腐吃起來又香又臭,受害者往往是旁邊的人,而不是食客。就像上海壹戶人家在巷子裏炸臭豆腐,臭得滿巷子都是,但是吃起來很好吃。
7、萊州生梭子蟹嗆人
生吞三疣梭子蟹是山東萊州的傳統小吃。萊州灣盛產“三疣梭子蟹”,每年汛期分“麥黃蟹”和“黃都蟹”兩次。秋天腌蟹的湯先煮好,放涼,放入壇子裏,再把活蟹放入湯中,讓它們吃飽肚子,然後封壇20天,就可以生吃了。
8、魯菜炒腰花
炒腰花是經典的魯菜,和川菜的辣腰花略有不同。後者追求辣味,口感醇厚、滑而不膩。花椒和胡椒是用來掩蓋豬裏脊肉的腥味的。魯菜的炒腰花不是用辣椒和花椒來處理豬裏脊的腥味,而是追求食材本身的味道。做這道菜的廚師會加入糖和醋,去除豬裏脊肉的腥味。如果處理不好,這道菜根本咽不下去。這是第壹個吃它的地方。
9.沂蒙山渣豆腐
渣豆腐是用豆渣和大白菜葉做成的美味。在沂蒙山區,曾經盛行過壹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普通小吃渣豆腐。在極度貧困的艱苦歲月裏,野菜、薯苗、菜葉只要能吃,都可以做成壹鍋渣豆腐。當時的渣渣豆腐雖然質量差,更別說營養價值了,但是能填飽肚子。那個時候過來的沂蒙人,都對渣渣豆腐有著刻骨銘心的感情。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曾經救命的糟粕豆腐也有了質的飛躍。
10,膠東鯖魚餡餃子鮁魚餃子是膠東的特產。鮁魚的主要漁場在舟山、連雲港和山東南部沿海。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山中有鷓鴣,海中有馬魴?鮁魚的鮮,俘獲了山東人的味蕾,俘獲了膠東人的記憶。但是如果妳吃的是正宗的鮁魚餃子,那就腥了,根本咽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