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壹個海洋等於多少?

壹個海洋等於多少?

20世紀上半葉,壹枚銀元(或國家貨幣)在中國的實際購買力是多少?我們可以參考歷史上日用品的價格來計算。但是壹方面物價隨著年份的變化而變化,另壹方面各地物價也不壹樣。我們只能做個大概的描述。

以上海市場大米、豬肉、糖、植物油、棉布的價格為例:

1872上白米每舊石(音載)2.7銀元,米容量計算單位為1舊石= 10鬥= 160舊斤= 177.7斤(很多人通常誤認為1石= 65438)這期間1塊銀元相當於約1

1901年的米價是每老石4銀元,每斤2.2分錢。這壹時期的1銀元相當於今天的人民幣70元左右。

1911-1919米價不變,為每老石6銀元(178斤),即每斤大米3.4分;1銀元可以買30斤精米;豬肉平均每斤1.2分-1.3分,1銀元可以買8斤豬肉;棉布每平方英尺1美分,1銀元可以買到10英尺的棉布;糖每斤6分錢,植物油每斤7-9分錢;鹽每斤1-2分。.....在此期間,“壹美元”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人民幣40-50元。

在1920-1925,上海大米均價為每市斤9.5銀元,1市斤= 160斤,也就是說每斤大米5毛錢多,1銀元可以買18斤大米;平均每斤豬肉1.4分錢-1.5分錢,1銀元可以買7斤豬肉;棉布大約是每平方英尺1.2分-1.4分,1銀元可以買8尺棉布;糖每斤1分,植物油每斤1分,鹽每斤2-3分。.....在此期間,“壹美元”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人民幣35-40元。

1926-1936上海大米平均每市石10.2銀元,即每公斤大米6分多;也就是說,1銀元可以買16斤大米;豬肉每斤2毛到2毛左右,1銀元可以買4-5斤豬肉;棉布大約是每平方英尺1.5分-1.8分,1銀元可以買6尺棉布;糖1.5分每斤,植物油20分每斤,鹽3-5分每斤。.....在此期間,“壹美元”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人民幣30-35元。

當時上海的價格比北京(1928後稱北平)高10-20%左右。總的來說,南方的價格比北方高,城市的價格比城鎮和鄉村的價格高得多。

在30年代的北平,壹個銀元(大洋)可以請壹頓“涮羊肉”;在上海,壹個銀元(大洋元)可以請兩個西餐套餐。參觀公園,壹個銀元可以買20張門票;壹個銀元可以買10的票看壹場演出(話劇或者電影)。至於精神食糧,壹份報紙零售3分,壹個銀元可以訂閱壹整月的報紙;壹部《吶喊》要70美分,壹個銀元可以買壹本厚壹點的書,或者兩本薄壹點的書。

由此可以得出壹個清末民初銀元(或國幣)價值的具體概念。

[註]歷史豬肉價格對比數據

2002年9月8日,陶石龍先生看了我的《文化人的經濟生活》和《魯迅壹生賺了多少錢》的研究文章後,在網上提供了以下補充資料:

據《中國工人階級歷史狀況》壹書記載,1912-1924年北京物價。當時北京的豬肉價格是1913,每百斤11.70元。1916有所上漲,每百斤13元3分;

當時1斤(舊秤)是596.82克,現在1斤(新秤)是500克。因此,舊秤1公斤相當於新秤1公斤2兩。

北京1913豬肉每百斤(舊秤)11元7角,約合每斤1角陰陽(新秤);

1916豬肉每百斤13元3角(舊秤),即每斤1角1分陰陽(新秤)。

由此,我們可以計算出—

魯迅1913 1月薪220銀元,可以買豬肉1122公斤,也就是今天的秤2244公斤;

1916 65438+月薪300銀元,可以買1346斤豬肉,也就是今天的秤是2692斤。

此外,陶先生引用李四光的解釋來回應魯迅關於他是史靜圖書館副館長的聲明。這個館長的月薪是500銀元,但他只抽取壹半,把另壹半捐給圖書館。其實不捐也沒關系。所以當時教授的實際收入是每月2000多斤豬肉。難怪魯迅先生在北京生活的15年間,能花26000斤豬肉買書買資料,還買了房子。

現在(2002年)北京的豬肉價格在5元到7元之間。當然,貨幣的購買力不應該只以豬肉的價格來計算,而應該以很多生活用品的綜合價格對比來計算。由此可見,陳鳴遠估算的民國初年1銀元(1912-1919)的平均購買力與今天的人民幣50元大致相當,基本符合實際情況,甚至是保守數字。因為北京的價格比上海低了10-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