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最好在飯後半小時-壹小時服用中藥。壹副藥,煮兩次喝好。1.中藥煎煮前需要清洗嗎?中藥材多為生藥,壹般加工後再出售,煎煮前壹般無需淘洗。如果妳真的覺得草藥很臟,可以在浸泡前用清水快速沖洗壹下。不要浸泡,以免易溶於水的有效成分大量流失,影響中藥療效。二、中藥煎藥要選擇哪些器皿?鍋、砂鍋壹般是煎藥的最佳器皿,搪瓷、不銹鋼也可以,但禁止用鋁、鐵、青銅,以防這些金屬物與藥物發生反應,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對人體造成傷害。李時珍曾說:“凡煎藥忌銅鐵者,宜用銀器瓦罐。”。目前普遍使用帶蓋的陶瓷砂鍋。3.中藥的煎藥程序是怎樣的?①浸泡:將藥物倒入藥罐中攤開,然後加入冷水至高出藥物平面壹寸,浸泡0.5-1小時。冬季用20-30度的溫水浸泡可縮短煎煮時間,但不能用開水,以免某些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突然受熱凝固,在外層形成致密的包膜,或使壹些高分子物質形成膠體,不利於有效成分的浸出。但浸泡時間不宜過長,尤其是夏季,以免造成藥物酶解和黴變。如果處方中鑲嵌藥物較多,吸水量較大,則應在煎藥前加水,使水高出藥面約1-2 cm。②壹般在藥物煮沸前用猛火(急火),煮沸後改為文火(文火)。但有些治療外感疾病的中藥,可以不用文火煮,繼續用武火煎5分鐘左右。③煎煮時間應視藥物和疾病的性質、有效成分溶出的難易程度和用藥情況而定。壹般來說,第壹次煎藥用時20-25分鐘,第二次煎藥用時15-20分鐘,第壹次煎藥用時10-15分鐘,第二次煎藥用時10分鐘。補腦要煎30 ~ 40分鐘,第二次煎25 ~ 30分鐘。如果先煎藥,需要煎10 ~ 30分鐘,最後5 ~ 10分鐘再放入鍋內。(4)第二次煎藥(復煎)完畢後,濾去湯藥,再加冷水至高出藥面約0.5-1 cm,繼續用武火煎至沸,再用文火煎15-20分鐘。四。關於首煎、後煎、包煎、內服、藥物溶化的說明(1)首煎的目的是增加藥物的溶解度,降低藥物的毒性,充分發揮療效。(1)礦物質:貝類、甲殼類藥物,因質地較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須先煎。如石膏、芒硝、赤石脂、磁鐵礦、赭石、浮石、青金石、自然銅、牡蠣、石決明、珍珠母、蛤殼、瓦楞子、龜板、鱉甲、穿山甲、龍骨、龍牙、鱉甲、水牛角等。,可以搗碎炒30分鐘。②有毒藥物,如烏頭、附子等。,應先煎1 ~ 2小時,先煎久服,可達到減毒或解毒的目的。③有些植物藥,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服才有療效。(2)“後下後下”的目的是減少揮發油的損失,防止有效成分分解破壞。(1)氣味芳香、含有大量揮發油的藥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陽春砂、檀香、降香、沈香、青蒿、細辛等。,宜晚服,壹般可在中藥湯劑熬制前5-10分鐘服藥。②不宜久煎的藥物,如鉤藤、杏仁、大黃、番瀉葉等,宜遲煎。(3)保健①花粉類藥物,如花粉、蒲黃;小種子藥,如獨行菜;藥物的細粉,如青黛,要炒。②含澱粉、粘質較多的藥物,如車前子等,在熬制過程中容易粘鍋糊化、結焦,需油炸。(3)對於有絨毛的藥物,如旋覆花,可以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4)融化沖入壹些膠或糖,如阿膠、鹿角膠、蜂蜜、麥芽糖等。,應該用適量的開水溶化後沖入湯中或融化成湯。如果兩者混合,藥液粘度高,會影響其他成分的溶出,膠質也會受到壹定的損失。(5)壹般體積大、吸水量大的藥物如絲瓜絡、廚房土、金錢草、糯米根等。應先用水煎,煎出的藥汁應除去後再煎其他藥物。(6)溶解芒硝、芒硝等。也可溶解洗凈,制成湯劑使用。(7)人參、西洋參、鹿茸等壹些名貴藥物經煎煮後。可單獨煎服,將汁液混入煎服的湯汁中服用。(8)生汁,如鮮地黃汁、生藕節、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瀝等。,不宜煎服,但可在煮熟的湯劑中服用。(9)服用壹些有效成分不溶於水或加熱後易分解的貴重藥物,如人參粉、牛黃粉、羚羊粉、三七、麝香粉、全蠍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將藥粉與煎好的湯劑混合,攪拌均勻後服用。五、壹副中藥要煮幾次為好?壹般來說,壹副中藥煎兩次後,有效成分已經大大降低,所以還是煎兩次為好。但對於用量較大的方劑,兩次煎服後可能會剩下更多的有效成分,可以第三次煎服,壹日三次,既節省了中藥資源,又在壹定程度上提高了療效。
采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