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博物館,遊客看到壹個杯子,也許有的遊客會說:?和我的杯子差不多。許多餐館都在使用它。嗯,我昨天用過這個杯子?等壹下。
在燈光的照射下,這種透明的晶體呈淡粉色。仔細觀察這個杯子可以發現,它並不是純白的,而是略帶琥珀色,表面沒有紋路。可以看到表面被打磨過,杯體上有壹些天然裂紋,底部和中部可以看到壹些絮狀的天然晶體。然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杯子卻是用優質的巖石水晶制成的實用器皿,而且是戰國時期的!
1990戰國墓出土於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浙江杭州博物館收藏。此杯為國家壹級文物,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的文物。史前,也就是原始時代就已經有水晶制品出土了。作為世界上主要的水晶產地,中國使用水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萬年前的北京人。新石器時代遺址和墓葬中多次出土水晶制品。但是,被視為國寶的水晶杯真的很少見。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杯子確實是現代的,或者說在現代是很常見的。如果不提前說明,可能真的會以為是幾十塊錢的普通玻璃杯子。不過戰國時期的工藝和形制能如此的真的很少見。是省會博物館杭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2002年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文物之壹。簡單來說就是絕世罕見的頂級國寶,舉世無雙,無與倫比。
至於具體年代,根據器物的文化風格分析,除了當地的越文化之外,還有很多楚的元素。推測年代可能在楚國滅越國之後(公元前306年)。墓中的木材被確定為C 14,也是大約公元前250年。然而,幾十年來,考古發掘的古墓有上千座,並不是每壹座古墓甚至高官顯貴的墓都能擁有如此絕世珍寶。當工人挖到壹米多深的時候,土裏出現了壹抹晶瑩的顏色。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清理,他們挖出了這個神器,發現原來是個莫名其妙的?玻璃?。偶然、巧合和幸運壹起,出土了壹件罕見的水晶杯。
剛出土的戰國水晶杯?
杯子高15.4cm,直徑7.8cm,底徑5.4cm。開扁唇,玻璃壁斜而直,像戰國水晶杯壹樣呈喇叭狀,底部呈圓形,留有壹圈腳,就像我們今天用的玻璃。杯身素淡,透明無紋飾。整個杯子略呈琥珀色,杯面拋光,中間和底部有海綿狀的天然水晶。這個看起來很有穿透力的杯子,在當時引來了很多爭議。很多人懷疑是事後放進去的,或者是多年的土活動誤以為翻新之類的。當然,通過分析發現,戰國水晶杯是由壹整塊優質的巖石水晶制成的,這在國內並不多見。是國內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比較大的壹種,之前出土的多為掛件等小件。
這座墳墓的主人是誰?
有人認為秦始皇是中國統壹後派駐杭州的長官。杜正賢認為墓主人的時間應早於秦統壹中國。我猜墓主人應該是楚滅嶽後,楚國派往我們杭州地區的最高官員。?傳說戰國中前期,越王效仿他國征伐中原,北攻齊國。當時齊楚矛盾已經明顯,齊王派使者遊說西征楚國無國界,認為這是壹場災難。無量果然聽信了齊白石的說辭,調兵伐楚西進。沒想到,楚威王早有準備,率軍攻打越國,把吳越地全殺光了。同時,北陸的軍隊在徐州打敗了齊軍,奠定了楚國當時在長江流域的地位。疆域開放後,要派駐壹個軍政長官,於是楚王委派官員到吳越地執行行政命令,屯兵安撫百姓。當時被派到余杭的地方官,大概也挺愛喝酒的,他的酒器裏有壹個珍貴的水晶杯。在周代,酒器不僅是壹種飲用器具,在許多情況下還是壹種重要的禮器。這個水晶杯自然被當地官員視為驕傲,以至於他死在黃土裏的那壹天,都要帶著這個寶貝。
杭州博物館館長杜正賢?
杜正賢還提出了推測的依據:?第壹,這個墓的墓道是面向小山的。我查了壹下當時的資料,發現楚國有很多這種類型的墓葬。第二,墓中的梯田、排水溝等設施,在戰國時期的越文化區並不多見,但在楚文化中卻很明顯。此外,最重要的是,這座墓出土的很多器物都帶有明顯的楚風。比如墓葬中出土的原始瓷器,基本都是禮器,比如編鐘,和楚國的類似。但與楚國不同的是,所有的禮器都是青銅器,這個墓出土的禮器都是原始瓷器。有漆器,很多裝飾圖案是楚國的文化特色。?壹些技術手段也印證了這壹觀點。杜正賢說:?通過對木炭和原始瓷器的C14和熱釋光分析,可以發現斷代日期基本為戰國時期。水晶杯裏土壤的孢粉分析基本都是2500年左右。?杜正賢總結:?綜合這些因素分析,我認為墓主人應該生活在戰國楚越滅亡時期。?
水晶杯的形狀
水晶杯高15.4cm,圈足2cm,口徑7.8cm,底徑5.4cm..張口,平唇,斜長直壁,深腹,圓底,圓足向外。的確,它的造型很現代,只是杯壁略厚,造型簡單,風格與現代玻璃器皿無異。
“現代、簡約、大方,帶裂杯。”
這個看起來像現代玻璃的杯子,實際上是由壹整塊優質的巖石水晶制成,略帶琥珀色,杯體上有壹些天然裂紋,底部和中部可以看到壹些絮狀的天然晶體。至於具體工藝,其實是借用玉石的加工方法制作而成的。進入戰國以後,隨著玉器加工工具和工藝的改進,已經可以對水晶這種硬脆材料進行打磨、鉆孔和拋光。水晶杯是戰國時期的工匠用壹整塊優質水晶制作而成,費時費力。穿越?它不是由現代玻璃制成的。這個杯子當時不應該用來喝水。水晶在當時是非常貴重的物品,水晶杯應該是財富的象征。
水晶杯有三大奧秘。
說到水晶杯的研究,蘇先生認為有三大奧秘,壹是材質,二是取芯,三是拋光工藝。
這個水晶杯是由壹整塊水晶制成的。如何去核是個問題。首先,水晶的硬度很高,很難加工;其次,杯子是上寬下窄的斜壁,導致加工比較復雜。另壹個問題是拋光。拋光外壁相對簡單,但由於水晶杯上寬下窄,很難伸進去拋光內部。古代人怎麽把內壁和底部打磨的這麽光滑也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