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體內寄生的蛔蟲主要有犬弓首線蟲和獅弓首線蟲。前者屬於瘤科弓首線蟲,後者屬於瘤科弓首線蟲。弓形蟲也可寄生在貓身上,但對狗和貓的傳染性較低。
犬弓首線蟲是犬常見的寄生蟲,也可感染狼、狐貍等。人也會被感染。雄蟲體長40-60mm,雌蟲體長65-100mm。卵的直徑約為75-85微米。蛔蟲屬於線蟲的壹種,其發育需要經歷五個幼蟲期,幼蟲期到第五期才能發育成成蟲。
顯微鏡下的蛔蟲卵
生活史:
小於六個月的幼犬:在適應溫度下取出卵後,四周後發育成傳染性的第二階段卵(L2帶卵)。被狗吞食後,受感染的蟲卵在小腸內發育成L2(二期幼蟲),L2通過血液進入肺部蛻皮發育成L3,L3通過氣管進入咽部,然後再次突入小腸。蛻皮兩次後發育成成蟲(L3-L4-L5)。
六個月以上犬:蟲體不經過遷移發育,直接進入血液進入全身宋組織器官,如肝、肺、心、腦、骨骼肌等。,並在其中形成包囊(不再發展,但具有傳染性)。
成年母犬吞食蟲卵感染後,幼蟲常在各種組織器官內形成包囊。母犬懷孕後,囊腫內的幼蟲被某種因子激活,通過胎盤感染幼犬。出生後24小時肺部可發現幼蟲,30天後小腸可發現成蟲,排出蟲卵。但是,被母乳感染的幼犬不會遷徙。
拉動蛔蟲
危險:
蛔蟲寄生在小腸內,掠奪營養,造成營養缺乏和發育不良。同時對腸道產生強烈刺激,可引起卡他性腸炎。
當宿主免疫力下降時,如發燒、懷孕、饑餓或突然改變飼料,蠕蟲可進入胃、膽管和胰腺,引起梗阻或炎癥,對相應的組織和器官造成損害。
蠕蟲的代謝產物和體液被宿主吸收後對宿主有毒性,引起造血器官和神經系統中毒。有神經癥狀和過敏反應。
幼蟲的遷移會對組織器官造成機械性損傷和占位性病變。
蛔蟲對腸道的單純作用可能不明顯,但如果與球蟲等其他腸道寄生蟲混合,則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其中最嚴重的是小狗。在同時感染蛔蟲的情況下癥狀會明顯加重,對微小犬單純治療效果不明顯。
蛔蟲對腸道的影響
癥狀:
小狗更明顯。幼蟲移行時可引起肺炎,表現為咳嗽、流鼻涕,3周後癥狀可自行消失。
成人主要是胃腸道癥狀,表現為消化不良,間歇性腹瀉,大便有粘液,有時嘔吐。偶爾會出現抽搐等神經癥狀。
診斷:
主要是臨床癥狀結合病原體檢查。壹般診斷會調查處理糞便中有蟲卵或動物拉出並吐出成蟲。
防治:驅蟲藥物很多,常用的有:
1,汾靈:100mg/kg?壹旦口服,對成人有效。雙倍劑量可以驅除幼犬體內的幼蟲。
2.左旋咪唑:10mg/kg?壹次口服給藥
3.伊維菌素:0.2-0.2mg/kg?皮下註射或口服。(不推薦牧羊犬和有柯利血統的狗,很可能會中毒。)
對於蛔蟲感染,預防必須大於治療。因為已經感染了蛔蟲,治療後身體的損傷可能無法恢復。對於蛔蟲的預防,需要主人定期排出體內寄生蟲,做好環境衛生。因為人也有可能感染這種蛔蟲,所以主人在和寵物玩耍後需要記得洗手,尤其是在外面和其他狗狗接觸的時候。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可以預防蛔蟲的感染,很多疾病也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