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李鴻章後人三位是億萬富翁:揭秘李鴻章傳奇家族

李鴻章後人三位是億萬富翁:揭秘李鴻章傳奇家族

導讀 :采訪中,當談起家族中最有實力的人,很多李家後代都提到了李家老六房“家”字輩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他們是李昭慶的第四代孫,現居海外,都是億萬富翁,且深居簡出,頗為神秘,被稱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艦”。

前輩權傾朝野,後人闖蕩世界:李鴻章家族,壹代有壹代的活法

《環球人物》雜誌

李鴻章的壹生,伴隨著清王朝走過風風雨雨四十載,從鼎盛走向衰落,直至滅亡。無論生前還是死後,他都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康有為稱李鴻章是“維新之同誌”;梁啟超評價他:“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 在《講堂集》說“水淺而舟大也”,嘆息李鴻章這只大船在晚清的淺水中無法行駛,進退維谷……

李鴻章從權力的頂峰墜落後,才清醒地認識到:清王朝只是間“破屋”,而自己只是“裱糊匠”。“裱糊匠”雖有辦法把“破屋”裱得光鮮漂亮,但“破屋”是絕對經不起暴風雨的。

再看李鴻章家族,因為李鴻章的緣故,先是大紅,後是大黑,再逐步走出低谷。在不同時代,不同歷史時期,李家人有著不同的生存法則。

李鴻章家族示意圖。

環球人物雜誌記者不久前走訪了位於安徽合肥的李鴻章故居,又在上海、北京拜訪了李鴻章家族的幾位後人。通過他們的講述,記者了解到,李鴻章家族中出了不少政治家,外交家,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他們如今定居在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尼日利亞等地。對於整個家族,對於李鴻章,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認識和復雜的情感。

李鴻章家族,前輩權傾朝野後人闖蕩世界。

李文安,把李氏家族帶進官場

在安徽合肥市繁華的步行街中段,有壹片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布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梁畫棟。這就是晚清軍政重臣李鴻章的故居。走進大宅,由南向北依次為大門、前廳、中廳、走馬樓(小姐樓),許多人用“李府半條街”來形容李家的恢弘氣勢。

李鴻章的先祖原本姓許,明朝時從江西遷到了安徽合肥。百年後,李鴻章的八世祖將自己的兒子許禎所過繼給了好友李心莊,從此許承李姓。許禎所成人後制定了李家門規:李許二姓不通婚,但與族外許姓聯姻則不禁止。自此,李家人丁興旺,支派繁多,李禎所算是李家的第壹功臣。

最初,李家世代以耕讀為生,壹直與科舉功名無緣,經濟狀況不好,社會地位也不高。李鴻章祖父當家時,每到年終,上李家要債的人多得“如過江之鯽”。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心地善良,也是壹位很不錯的詩人。1834年,35歲的李文安苦讀多年,參加江南鄉試中舉。又過了4年,年近40歲的他終於考中了進士,後來在刑部任職。

雖然李文安的人生此時已過大半,但他卻使李家這個淝水邊的中農之家壹夜之間“以科甲奮起,遂為廬郡望族”。李文安是讓這個家族走出安徽、走向官場、走向京城、走向沿海的第壹人,是李家有家譜記載的前七代人中,唯壹的壹個進士。

但更要緊的還是他的“命”好。李文安這個進士中的不早也不晚,正好與數年後大紅大紫的曾國藩同壹年考中,這種關系過去稱為“同年”。在那個時代,這是壹種極其微妙又極其重要的人際關系,從“實惠”的意義上說遠遠超過了同鄉、同學,因為同時考中進士就意味著同時做官,有著***同的聯系和參照。

李文安雖然性格內向,“資性中下”,但他萬事心中有數,眼力不差,始終把曾國藩拉得挺緊。那時,曾國藩不過是個普通的京官,初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而李文安早早地就安排兩個兒子李瀚章和李鴻章去拜曾國藩為師,跟其學“經世之學”,這大概是李文安對家族的最大貢獻。

李鴻章:生前權傾朝野,死時遺恨猶存

李家自李鴻章這壹代開始發跡。李鴻章出生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五,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相傳,壹次父親李文安出聯考李鴻章,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小鴻章脫口而出:“日照龍鱗萬點金。”不但工整,而且十分有氣勢。他七歲啟蒙,八九歲就念完《四書》,教書先生很喜歡他,常在李鴻章父親面前誇他。

在父親的壹手安排下,師從曾國藩的李鴻章21歲中舉人,24歲考取進士,年紀輕輕就進了翰林院。曾國藩“打掉牙齒和血吞”的處世原則,對李鴻章的性格影響很大。更為重要的是,李鴻章創建淮軍之初,曾國藩給予了極大的幫助,直接把八營湘軍給李鴻章統領,這也是李鴻章創建淮軍的班底。之後,淮軍成了李鴻章發家的本錢,也是李鴻章在官場青雲直上的根基。他是這支軍隊的絕對領導,淮軍就是“李家軍”。

李家昶(中排左二長者)與家人在美國合影。

1870年,李鴻章憑著赫赫戰功和淮系集團的支持,當上了最有實權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在這個位子上壹坐就是25年,是清代擔任此官職時間最長的。在此期間,他顯露出與大清國絕大多數官員的不同之處:對國外的科學技術和國內的經濟活動十分感興趣。李鴻章創造了許多“第壹”:中國近代第壹條鐵路、第壹座鋼鐵廠、第壹座機器制造廠、第壹所近代軍校、第壹支近代海軍艦隊……1874年,他被授予文華殿大學士,1894年又被授予三眼花翎,被梁啟超尊為近代史上“當時中國第壹人”。

1874年,李鴻章提出“外須和戎,內須變法”,但由於時代和個人的局限,“和戎”與“變法”都歸於失敗。李鴻章代表清 *** 與列強簽訂了壹系列不平等條約:《中英煙臺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醜條約》……從此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

1901年,李鴻章在“老來失計親虎豹”的悲憤中病逝。他死時“雙目猶炯炯不暝”。彌留之際,老淚縱橫,留下遺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壹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裏外吊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內塵氛猶未靖,諸君莫做等閑看。”哀怨沈痛,令人扼腕!李鴻章死後近10年,他為之操持壹生的大清王朝也隨之滅亡。

壹人“發跡”,全家沾光

不過,在李鴻章得勢之時,李家兄弟多多少少都沾了光。李鴻章兄妹八人,他排行第二。大哥李翰章官至兩廣總督,是李鴻章及淮系集團的堅定後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