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微波爐外面有微波泄漏嗎?對人體有害嗎?
壹般來說,微波爐外部會有不同程度的微波泄漏,但國內外市場上大多數合格的微波爐都控制在允許範圍內。但從健康安全的角度來看,即使是完全“合格”的微波爐,在加熱時也要在離爐門壹定距離的地方操作,以確保安全,這對於老人、小孩、孕婦等易感人群尤為重要。
關於微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經過世界各國科學家幾十年的研究,壹般認為有兩種危害:壹種是熱效應,壹種是非熱效應。所謂生熱效應,就是微波能量加熱人體局部組織,造成損傷。人眼和男性睪丸是最容易受到微波產熱效應影響的兩個器官。所謂非熱效應,是指壹些臨床癥狀,如神經衰弱、內分泌失調、血液指標變化等。這是由微波輻射的非熱效應引起的。但近年來國內外報道了大量病例或癥狀,說明這種影響確實存在。至於多少微波輻射對人無害,世界各國設定的數值差別很大。如俄羅斯、波蘭等國考慮了上述兩種影響,制定了更嚴格的標準;而美國等壹些西方國家主要是從熱效應考慮問題,制定的標準非常寬松。中國采取的是折中的、相對安全的標準,這是國內大部分專家認可的。需要指出的是,壹些西方國家雖然標準比我國寬松,但在管理和執法上非常嚴格和嚴肅;我們經常不遵守法律或執法不嚴。另外,他們的民眾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這些都非常值得我們參考。
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國家對微波爐微波泄漏制定的標準是強制性的。也就是說,產品必須經過檢驗,取得合格證,才允許進入市場。但是,我國制定的標準不是強制性的;國家質檢部門尚未公布中國市場微波爐微波泄漏檢測結果。只是從1997開始,國內有學者發表了個人的測試結果。從這些數據來看,大部分國內外的名牌新微波爐還是能達到國標要求的。但這些檢測畢竟不具有權威性。做這種檢測需要特殊的儀器,普通家庭和個人很難做到。所以考慮到用戶的安全,應該借鑒國外的做法。
按照目前的國家標準,微波輻射能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所以符合國家標準的微波爐用於家庭烹飪還是安全的。避免長時間停留在工作的微波爐附近,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睛盯著玻璃爐門,因為人眼是最容易受到微波輻射的器官之壹。至於爐門松動、漏水、爐門破損的微波爐,要及時修理或廢棄。
微波爐煮的微波食品安全嗎?
2004年初,有媒體報道,國外發表的壹篇論文稱:“經常食用微波食品更易引發胃腸癌,……長期食用微波食品會導致永久性腦損傷……”。原因是加熱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有害物質。國內有學者對此進行了反駁,也有學者認為應該具體分析。從微波技術的角度來看,雖然微波加熱和常規烹飪加熱都是基於熱效應,但都是利用微波輻射產生的介電損耗來引起發熱和溫升。因此,與常規烹飪不同,微波加熱有兩個突出的特點:壹是加熱選擇性,微波介電損耗大的物質(如水、油、鹽、酸、堿和含有金屬雜質的容器)耗熱量大,升溫快;但是,微波介電損耗低的物質(如塑料、陶瓷、幹冰、絕緣體等。)耗熱量低,升溫慢。二是由於微波的穿透,食物內外共同加熱,外面散熱快,裏面散熱慢,有時容易出現內熱外冷等加熱不均勻現象。從以上特點來看,微波食品加熱操作控制不當,不排除局部過熱甚至有害物質。但是,常規的烹飪方法(如煎、炸、烤)也會產生致癌物。所以微波加熱食物時,註意控制時間和溫度,避免局部過熱,微波食物還是安全的。
此外,微波爐也是壹種有效的消毒熱源,特別是殺滅真菌、黴菌、腸道細菌和不形成孢子的真菌。由於微波可以穿透細胞膜,加熱其內部,使細菌脫水脫鹽而死亡,因此可以在比常規加熱消毒低得多的溫度下(100℃以下)發揮殺菌作用,因此比常規蒸煮加熱更能保留營養成分。
從安全角度出發,掌握合理的微波烹飪方法。
因為微波加熱具有“選擇性加熱”的特點。用戶在家用微波爐烹飪中很可能會遇到兩種相反的現象:壹是外熱內冷,比如用微波爐解凍,如果加熱過快(用高火),外熱會很快化水,即使外表煮熟了,但內部還是冰,所以微波爐廠家建議用戶對解凍的食物使用“低火”間歇加熱;第二,裏熱外冷。比如用微波爐熱壹個冷饅頭,只是外熱內硬,沒法嚼。尤其是妳加熱壹種帶餡的食物,比如包子,它的表皮幹燥,不易吸熱,但它的餡料富含水油鹽,所以很有可能是餡料過熱甚至冒煙,表皮不太熱。這裏應該強調的是,在燃燒油性食物的情況下需要特別警惕。營養專家和醫生建議不吃或少吃油炸和燒烤類食物,因為食用油和碳水化合物在高溫下容易產生丙烯酰胺和苯並芘等致癌物質。肉包子之類的食物,如果用微波爐加熱,會局部燒焦,也會產生上述弊端。所以有文章提出不提倡用微波爐烹飪脂肪澱粉類食物。在我看來,最起碼要精心烹制,嚴密監控。如果燒壞了,至少要丟棄。
市面上有很多書,比如《微波爐烹飪書》,介紹如何在微波爐裏做出好吃的菜,很吸引人。但是經常聽到家庭主婦抱怨壹不小心就容易被局部燙傷。因此,讓消費者了解壹些微波加熱的基本知識,合理掌握烹飪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壹般來說,微波加熱不宜長時間連續使用高火,可采用間歇式加熱,使食物受熱均勻消散。此外,食物在加熱過程中可以攪拌(或翻動)壹次或兩次。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油膩的澱粉類食物燒焦。
從安全角度合理選擇微波爐食品容器。
目前廣泛用於微波加熱的食品容器有陶瓷和塑料兩種。國內市場上銷售的這種容器幾乎都標有“適合微波爐使用”的字樣。事實上,這些產品的微波性能和質量差別很大。以陶瓷為例,用於微波加熱的陶瓷食品容器的要求應高於國家標準。因為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高嶺土),其化學成分是鋁矽酸鹽。優質高嶺土經高溫燒結後性能穩定、無毒、微波介電損耗低,是微波爐的理想容器。劣質高嶺土中混有各種金屬雜質。壹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方便加工,無視國家法律法規,添加鐵、鉛、鎘等化合物,使容器的微波損耗增加,容易發熱。用微波爐加熱時,這些金屬會有少量析出,危害健康或引起慢性中毒。瓷器上的彩釉含有鉛、汞、鎘、錫等氧化物,劣質彩釉是健康殺手。選擇微波爐食品容器要謹慎,盡量購買大企業正規名牌產品,拒絕馬路陶瓷;盡量用不帶彩釉的白瓷碗(至少內面);壹定要選擇有色釉的陶瓷時,也要選擇“釉下彩”,避免色釉與酸類接觸,避免高溫;如果發現高溫下色釉略發粘,則應報廢。
對於塑料容器,聚乙烯(PE)熱塑性塑料制成的容器在-20 ℃~120℃範圍內化學性能穩定,微波損耗小,無毒性,是微波容器的理想首選。聚丙烯(PP)制作的容器(包括薄膜)微波損耗略大於聚乙烯,也是微波爐較好的容器。至於聚氯乙烯、聚酯和聚碳酸酯、泡沫塑料盒、劣質保鮮膜、壹次性飯盒、各種回收塑料甚至廢舊材料制成的劣質容器,都應該堅決杜絕在微波爐中使用。本文推薦壹種國外文獻中介紹的檢查食品容器(不管是瓷的還是塑料的)微波質量的簡單方法:在壹個普通玻璃杯中放入300毫升水,與待測容器壹起放入微波爐中,加熱壹分鐘,如果水熱但容器不熱,則容器是安全的;不然就有問題了。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人們對微波輻射的危害和烹調不當的食物對健康的危害的認識遠未結束,它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往往是壹個漸進的過程,這使得研究工作非常困難。所以,就像上面說的,天下學者對壹些問題的無知是很自然的,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學會小心處理,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