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品系金針菇菌絲生長較慢,抗逆性差,抗雜能力弱。瓶、袋栽培時,菌絲不易長透培養料。出菇期間對二氧化碳耐受力弱。在通氣不良的環境中,菇蕾發生雖多,但成菇數量少,且菇柄易扭曲、畸形或腐心。這種現象在後期尤其嚴重,故生產中常只收前兩茬菇,所以產量較低。白色品系金針菇菇體潔白,適合於加工成出口商品。因其味淡,內銷有時不及濃色品系金針菇受歡迎。 ⑴壹級菌蓋呈半圓球形,直徑0.5~1.3厘米,柄長14~15厘米,整齊度80%以上,無褐根,無雜質。
⑵二級菌蓋未開傘,呈半圓球形,直徑1.2~1.5厘米,柄長13~15厘米,柄基部淺黃至淺褐色,有色長度不超過1.5厘米,無雜質。
⑶三級菌蓋直徑1.5~2厘米,柄長10~15厘米,柄基部黃褐色占1/3,無雜質。 ⑴預煮把5%~10%食鹽水置於鋁鍋內煮沸,倒入金針菇,煮沸5~7分鐘,撈出瀝去水分。
⑵鹽漬每100公斤菇加入25~30公斤食鹽。先在缸底放壹層鹽,加壹層菇,反復至缸滿,再註入煮沸後冷卻的飽和食鹽水,使菇浸泡在食鹽水中,再加入調整液,使溶液pH值達3.5左右,不足用檸檬酸調節。
⑶管理冬天7天翻缸壹次,***3次;夏天2天壹次,***10次。壹般鹽漬20天即可裝箱外運。 壹次性收菇栽培法,生物轉化率高達192.60%,栽培周期比傳統栽培縮短40天左右,提高經濟效益78%,並且菇的株數增多、株柄增高,商品質量大大提高。其技術要點是:
1、按照棉籽殼84%、麥麩14%、石膏1%、磷酸二氫鉀0.20%、硫酸鎂0.25%、多菌靈0.55%的配方,將培養料加水,料水比為1:1.30,拌勻後裝入廣口瓶(袋)。
2、栽培料填裝要松緊適度,避免後期周身出菇。
3、瓶(袋)裝好後,將口塞好,放入常溫鍋中消毒,在100℃的高溫下蒸煮8~10小時,若加壓力鍋,應在1.50千克/平方厘米的壓力下持續90分鐘。
4、高溫(高壓)消毒冷卻後,在接種室或接種箱內的酒精燈火焰下,用接種鏟把菌種塊從菌種瓶中挖出移入栽培瓶(袋)內,然後放入培養室中。
5、在22℃~26℃的室溫下進行菌絲培養,嚴禁低溫拖長培養期,以免菌絲沒發滿就出菇而影響菇的產量和質量。
6、菌絲長滿後搬入菇場進行出菇培養,之後,開瓶(袋)進行搔菌刺激出菇。
7、菌蕾形成後必須搞好再生管理,以促進菇蕾密度增高,然後進行套袋、蓋報紙,促使瓶(袋)內形成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小氣候。
8、當菇長至4~5厘米時,應進行水分管理,同時~90%,溫度應保持在8℃―14℃,並用草簾或黑塑料布在培養場地罩光,其光線強度以正常視力能模糊看清5號漢字為宜。
9、當菇長至15~20厘米時,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