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葡萄栽培品種來自不同種,且地理分布廣泛,加上用途不壹,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品種群。
(壹)按品種起源分類根據不同品種的親緣血統,可分為:
1.歐洲葡萄系統
所有此類品種都來自歐洲葡萄(V.vinifera L.),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多最廣的類型,通過長達數千年的栽培,形成了以下三個生態地理品種群:
(1)東方品種群
分布於前蘇聯中亞細亞各***和國以及伊朗、阿富汗等近東各國。特點是葉片下面無毛或少被毛,每壹果枝上大多著生壹個果穗,著生兩個果穗者較少,但單穗平均重量大,產量高;漿果形狀變化大,種子大,喙長,多為鮮食類型,無香氣。植株生長勢旺盛,抗寒性弱,但抗旱、耐鹽堿和抗沙漠熱風性均強。我國的古老品種如龍眼、牛奶、瓶兒、黑雞心、白雞心等,都源屬於東方品種群。
(2)西歐品種群
分布於西歐各國,如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特點是葉片下面常具絲狀絨毛,每壹結果枝上著生三四個果穗,果穗不大而緊密。果穗呈筒形或圓錐形,產量中等,漿果圓形,小或中等大;種子小,喙短。多為釀造品種,較有名的品種有珊瑚(Aligote)、雷司令(Riesling)、莎巴珍珠(Pearl of Csaba)、彼諾(Pinot)等。此類群品種的生長期短,抗寒性較強。
(3)黑海品種群
分布於格魯吉亞、摩爾達維亞***和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和土耳其等國。特點是葉片下面常具絲狀絨毛,每壹結果枝上著生數個果穗,產量高,果穗中等大小,穗緊密;漿果圓形,稀橢圓形,中等大小,果肉多汁;種子不大。本類品種多為釀造品種或生食釀造兼用品種,少數為鮮食品種。代表品種如大可滿(Gross Colman)、沙別拉維(或稱晚紅蜜,Саперави)、巴米特(Памид)等。生長期較短,生長勢中等或強,抗寒性強而抗旱性弱。壹些性狀介於東方品種群和西歐品種群之間。
除上述三個品種群外,新近壹些學者還提出了應增加兩個品種群,即北非品種群和東地中海品種群,具體參見前面有關內容。
2.美洲葡萄系統
本類品種都屬於美洲葡萄種(V.labrusca L.)。生產栽培中起源於純種美洲葡萄的品種並不很多。這些品種的***同特點是卷須為連續性,葉片下面常被白色或棕色絨毛,果實易與果肉分離,種子與果肉不易分離,具有草莓香味,抗病和抗寒性較強。較有名的品種有康可(Concord)、香檳(Champion)、大葉葡萄(Hartford)、Moor early、卡托巴(Catawba)、Pocklington等。
3.歐美雜種系統
本類品種大都系歐洲葡萄與美洲葡萄的雜交後代。大多抗寒、抗病,耐高溫多濕,所以適宜各種環境下栽培,因而推廣面積較廣。但這類品種往往帶有強烈的美洲葡萄味道,種子和果肉不易分離,帶有肉囊,所以多數品種的釀酒特性較差;在西歐壹些國家甚至法律規定,限制將這類品種用於釀酒生產。代表品種如賽也爾(Siebel)、底拉窪(Delaware)、巴柯(Bacco)、賽義夫—維拉特(Seyve-Villard)、康拜爾早生(Campdell early)、皇家玫瑰(Royal Rose),白香蕉、巨峰等。
4.歐山雜種
歐洲葡萄與東亞種群的山葡萄(V.amurensis Rupr)之間雜交所選育的壹類品種,抗寒、抗病性較強,代表品種如北醇、公釀壹號、公釀二號、山玫瑰等。
5.圓葉葡萄系統
這類品種都屬於圓葉葡萄(V.rotundifolia),果實具有特殊的芳香味,所釀造的葡萄酒別具壹格。由於采收後香味很快損失掉,所以鮮果壹般只在當地出售。主要在美國東南部地區栽培,抗病、抗濕熱性能極強。代表品種有斯卡普濃(Scuppemong)、汗特(Hunt)、托馬斯(Thomas)、布高(Burgaw)等。
(二)按用途分類
1.鮮食品種
要求果穗大或中等,外形美觀,不過於緊密而果粒大小整齊,成熟壹致。果粒以大型較好,也可中等大,果皮中等厚且無澀味,無銹汙斑點,顏色可以多樣,紫紅、白、黑、粉紅均可,但應新鮮美觀。皮肉、核肉均應易於分離,果肉細脆或軟而多汁,最好有芳香味;風味應酸甜可口,以甜為主,含糖量15%—20%以上,含酸量0.7%左右。同時,鮮食品種應有壹定的耐貯運能力,短期貯運後不變質,果梗與果肉不分離。生產中的優良鮮食品種有牛奶、葡萄園皇後(Queen of Vineyard)、莎巴珍珠、玫瑰香(Muscat Hamburg)、巨峰等。
2.釀酒品種
葡萄酒可以大體分為兩類,佐餐葡萄酒(table wine)和甜葡萄酒(dessert wine)。佐餐葡萄酒所含酒精量低於14%,很少含有或不含有未發酵的糖,所以又稱“幹酒”(dry wine)。生產這種酒的葡萄要求有中等含糖量(16%—22%),中等或較高含酸量(0.83%—1.14%),出汁率高,有清香味。制紅酒的品種要求色素較濃艷。
甜葡萄酒含有14%以上的酒精,通常為17%—20%。除少數之外,這種酒大都含有中等或較多的未發酵葡萄糖。為了阻止發酵,當糖降到壹定水平時要加適當量的葡萄酒精。生產這種酒的葡萄要求含糖量高(22%—36%),含酸量低(0.4%—0.7%),香味濃,紅酒要求色澤濃艷。
優良的白葡萄酒釀造品種有雷司令、長相思(Sauvignon blanc)、白羽(Ркацители)、白雅(Баяящцреǔ)等。優良的紅葡萄酒釀造品種有黑比諾、品麗珠、赤霞珠、法國蘭(Blue French)、晚紅蜜、墨菲佳(Φетяска Нягра)。
3.制幹品種
要求含糖量高、含酸量低、果肉硬、含水量少,幹燥後果肉保持柔軟,色澤均勻、皺紋細密,貯藏期不粘連。最好是無核品種。世界著名的制幹品種有無核白(Thompson Seedless)、黑柯斯林(Black Corinth)、白玫瑰香(Muscat of Alexandria)。我國北京植物園育成的無核品種京早晶,也可作為制幹品種。有核葡萄也可作為制幹品種,但需用機器去核。
4.制汁品種
要求出汁率高,甜酸適度,含糖量18%—20%,含酸量0.5%—0.6%,有壹定香味。果汁顏色鮮艷,易於澄清,保存後風味不變。含有美洲葡萄味道的品種,適合巴斯德高溫滅菌法,如康可、康拜爾等;而歐洲葡萄雷司令、沙斯拉等適合非巴斯德滅菌法,如超過濾法生產工藝。
5.制罐制醬品種
要求果大肉厚、汁少,無核或種子小,有香味。常見的品種無核白、白玫瑰、白蓮子、京早晶、無核紅、牛奶等。
(三)按成熟期分類
葡萄漿果能否正常成熟,取決於由萌芽至果實完全成熟期間的有效積溫。不同品種所要求的有效積溫不同,因此根據葡萄漿果成熟所需要有效積溫,可將葡萄品種分為極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極晚熟等五大類型,具體積溫指標和代表品種,見表3-4-5。
表3-4-5 不同成熟期葡萄品種有效積溫和發育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