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貝母藥材
根莖
浙貝母的性味
本草鄭錚:味苦而寒。
浙貝母的趨性
歸肺;手少陰心經
本草:從太陰、少陽、足陽明、厥陰入手。
浙貝母藥用部分
它是百合科浙貝母的鱗莖。
浙貝母的起源與分布
生於低海拔丘陵的陰涼處或竹林下。
分布在浙江、江蘇、湖南等省。在浙江寧波廣泛栽培。
浙貝母的形態特征
浙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呈球形或扁形,白色,自上而下微凹,常由二至三層厚鱗片組成,直徑2 ~ 6厘米;壹般壹個球莖有兩個心蕾;鱗片和心芽附著在鱗莖盤上。莖單生,直立,圓柱形,高30 ~ 80厘米,光滑無毛,蠟質。單葉,無梗;下葉較寬,上葉較窄,呈針狀至線形,長6-15 cm,寬0.5-1.5 cm,全緣;下部葉對生或近對生;上部葉互生,頂部卷須狀。花單生於莖或上部葉腋之間,莖較短。壹般植物有3 ~ 9朵花,排列成集合體,開放時下垂呈鐘形;花被6片,黃綠色,呈兩輪排列,長倒卵形或卵圓形,長約2.5厘米,寬1.5厘米,內部散布紫色斑點,交織成網;6枚雄蕊;1雌蕊。蒴果,具6個等寬的縱翅,成熟時在室中開裂,每果有50 ~ 100粒種子。種子平,近半圓形。邊緣有翅,淺褐色,壹般長0.6厘米,寬0.5厘米,厚約0.1厘米,千粒重約3克。
浙貝母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0g;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適量,研末撒。
浙貝母的註意事項
寒痰、濕痰、脾胃虛寒者慎用。抗烏頭。
浙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化痰;降氣止咳;散結消腫。風熱或痰熱咳嗽;肺膿腫伴膿;脹亡;瘡癰腫毒。治療風熱咳嗽、肺膿腫、咽喉阻塞、淋巴結核、腫痛。
①《本草鄭錚》:治肺膿腫、肺萎、咳喘、吐血鼻衄、化痰降氣、解郁止痛、消痞滿、清肝瀉火、清耳目,除煩熱隨時、淋黃、便血、溺血;可清熱解毒,殺滅各種昆蟲,治療喉炎、瘰癧、乳癰、腰酸背痛、諸癰、腫毒、濕熱瘡毒、痔瘡外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與川貝母相比,其祛風功效是川貝母的數倍。
2《本草從新》:去了覺得風痰。
(3)《綱要》補遺:解毒益痰,宣肺氣,適用於風火在肺而有痰者。
④山東中草藥手冊: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療感冒、咳嗽、胃痛、吞酸、癰腫毒痛。
浙貝母補方
①治療感冒咳嗽:浙貝母、知母、桑葉、杏仁、三錢各壹枚、蘇子,水煎,* * *山東中草藥手冊* * *
②治療癰腫毒痛:浙貝母、連翹、三錢、金銀花、蒲公英,六塊錢,水煎。* * *山東中草藥手冊* * *
③治療咽喉十八種疾病;每個大黑棗去核,放入五倍子,去蟲,磨壹個,象殼,磨壹個。用泥包好,煨熟,研成細粉,加少許薄荷葉和冰片,貯於瓷瓶中。使用時,吹患處,讓其吐出痰和唾液。* * *“體驗廣集”吹喉粉* * *
(4)對口處理:研末,像貝母壹樣敷。* * *“楊春芽的經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