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肩周炎的中醫名家方藥極多,各有所長,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減輕或消除肩周炎的疼痛癥狀,增強或恢復肩關節的運動功能。
在此我們僅介紹其中幾種治療肩周炎頗為有效的中醫經驗方藥。
(1)伸筋丹
藥方組成為:地龍(炒)500g,馬錢子(制)、紅花各350g,漢防己、乳香(醋炒)、沒藥(醋炒)、骨碎補(制)、五加皮各150g。馬錢子用砂燙至外表呈棕黃色並鼓起祛毛屑,骨碎補用砂燙祛毛。將上述藥物粉碎成末混勻,裝入膠囊,每丸含0.15g,用時,每日3 次,每次5 丸,15 日為1 個療程,停藥5 日,再服15 日。該藥有較好的解痙鎮痛作用。藥理分析結果表明其鎮痛作用不屬於中樞性鎮痛,而是通過局部的消炎、消腫以達到消除疼痛癥狀的目的。
此外,該方對其他骨傷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較好療效。
(2)黃芪桂枝五物湯
藥方組成為:黃芪15g,桂枝10g,白芍12g,生姜3 片,大棗4 枚,細辛3g,制川烏、制草烏各5g,止痙散粉1.5g。用時,除止痙散粉隨飲片煎湯送服外,其余諸藥加水煎,分2 次服。由於中老年人肝腎漸衰,筋骨、筋膜等組織逐漸退行性改變,在風、寒、濕、邪侵襲的誘因下,造成肩關節局部的肌肉、筋膜、軟骨等組織發生緊張、僵硬、變性、增生或萎縮等病理改變,因此,采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通過方中的桂枝,可辛溫助心陽,通經絡,改善肩關節周圍筋骨、經絡等的血運,驅除肌表之邪,以緩解疼痛。芍藥苦平,生姜味辛,以佐桂枝,合芍藥以苦化陽,調和陰陽,溫養血脈,合大棗養胃氣而發汗,以去肌肉、筋骨之邪,黃芪調治營衛氣血不足,細辛祛除裏寒之邪,制川烏、制草烏溫經止痛、治風痹等肢體麻木,止痙散粉解痙攣而且通絡,上述諸藥加減應用,對治療肩周炎有較好效果。
此外,該方對頸椎病、腰腿痛也有較好療效。
(3)肩周炎驗方
藥方組成為:冬桑枝、海桐皮、芍藥、炒米仁、潞黨參各15g,地鱉蟲、姜黃、當歸、羌活各10g,桂枝5g,細辛3g,生甘草6g。
將上述藥物加水淹沒藥物3cm,浸泡15 分鐘,先用武火燒開後再用文火煎20 分鐘,取汁分早晚兩次飯後溫服,若服藥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可連服1 個月。通絡除痹祛風化濕。
(4)取追骨風30g,酒60g。追骨風入酒內浸泡5 日。分數次內服。
(5)用老生姜1000g,蔥子500g,甜酒250g。將二味藥搗爛後,炒熱,敷痛處。
(6)取生姜500g,大蔥根50g,花椒250g,小茴香100g,白酒150g。先把生姜和蔥根切碎,搗成泥漿,小茴香和花椒搗成面,然後將四味混在壹起攪勻,置於鐵鍋中用文火炒熱,加白酒攪和,再裝入紗布袋中,敷於患處。溫度以能耐受為度,上蓋毛巾,再蓋上棉被,使之發汗。第二天藥袋用鍋炒熱繼續用,不必換藥,此藥袋可加酒。每晚1 次,堅持治療,定有療效。連服1 個月見效,壹般需服81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