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先燒香還是先燒紙不太了解,因為沒有老壹輩的那種,所以很容易在順序上出錯,所以在祭祖之前需要學習壹下規矩。先給大家簡單了解壹下,是供香還是燒紙。
先燒香還是燒紙1壹、春節期間必須帶進墳墓祭奠先人的七件物品及其擺放順序。
(1)七種文章
1,香燭
香是最重要的,是必須的。不僅要在祖先的墳前點上香燭,還要給掌管墓地的山神之地上香,祈求山神之地保佑墓地,保佑祖先的靈魂;
2.鈔票
紙錢是要給死人燒的,讓他們在陰間花錢,必須燒幹凈。
3、素酒
掃墓的過程相當於給祖先帶飯過年,所以要給祖先喝酒,酒是掃墓必備的。所謂素酒,就是沒有經過“蒸餾”的酒,比如酒、米酒。
4.水果小吃
水果適合時令水果,如:蘋果四個,代表平安;四個臍橙,代表澤成子孫;而香蕉則代表“香(相)代相傳”;點心通常用四個圓餅來代表完美;四個圓圓的桃酥,代表“前世”;也可以根據死者的飲食習慣。
5、飯菜、餃子
還不如吃老祖宗生前喜歡吃的,因為春節講究“初壹早上包餃子,中午做飯”,全家人壹起享用。所以過年帶飯和餃子上墳是很有必要的。
6.花
菊花有思念和懷念的意思。菊花壹般適合春節掃墓,尤其是白色或黃色。
7.“負擔”
“包袱”,即給死者穿穿的東西,用白紙糊壹個大袋子而得名,裏面裝著錢、金銀,以及各種紙做的“元寶”、“衣服”、“家具”等等。
(二)發行順序
以上供品的順序也很有講究。壹般有三排五排:
1,三排擺法。香爐在前中央占壹排;第二排是壹杯素酒;第三排是四盤餃子,小吃,水果。
2、五排擺法。香爐在前中央,占第壹排;然後第二排有三杯素色酒杯;第三排是四碟(碗)的食物、餃子和小吃;第四排是四盤水果;第五行是蠟燭。
二、祭祖禮儀的壹般流程
1,去墳墓(紀念館或墓地)祭祖的過程。祭祀儀式有焚香、念祝福語、獻米湯、獻酒、獻盒、獻肉、燒祝福語、燒紙、祭神等。牧師會在棺材前獻上壹杯酒。敬酒時,他會用雙手將盛滿酒的酒杯舉過頭頂。然後,他會慢慢下來,把酒呈弧形灑在地上,以示對天地的尊重。這叫“望天飲酒”。然後,給老祖宗倒滿壹杯。錢和紙點燃後,有些祭品用手掰成碎片扔進火裏,算是給祖先送的。儀式結束後,祭品被分發給與會者,部分優質祭品被帶回給另壹位活著的老人食用。
2.家族祭祖過程。很多家庭擺放家譜、祖先雕像、牌位等。在家裏的大廳裏,擺好祭祀桌,擺好香爐和供品。在祭祀祖先的同時,也祭祀神靈和土地神。供品有豬頭、雞、羊頭、五碗菜、五色小吃、五碗飯、壹對棗糕、壹個大饅頭,俗稱“天地供”。父母主持儀式,點三香,拜,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給錢給糧”。人們在春節祭祖拜神,其實就是給祖先和神靈拜年。
先燒香或燒紙。2那麽我們祭祖的時候,應該先建墳還是先燒紙錢?這是有講究的,因為我們祖先的墳墓在野外是不經常整理的,肯定是雜草叢生。如果只是燒紙錢,肯定不行。好像沒有孝心,不整理祖墳就直接燒紙錢也是對祖先的不尊重。所以祭祖的時候壹定要提前壹兩天去墓地整理墓地。
也就是說,清明節前兩天,墓地要進行修繕,因為有些墓地會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墳頭上的土也會流失。所以這些都要修,雜草要除,墓地要整平,看著舒服,表示對先人的崇敬。當我們在修復祖墳時,我們應該記住不要亂動墳墓上的石頭,也不要因為它們不美觀而更換它們。而是只能從外面找其他的石頭,讓它們更穩固。墳墓上的土也是壹樣,鏟不掉,因為太多了。總之,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現在很多人總是把祖墳修得富麗堂皇,這不是好事。墳墓主要在野外,應該有草有樹。如果墳墓裏沒有草,墳墓的意義就失去了,興旺的家庭也可能毀於壹旦。掃墓結束後,最好等到清明節早上,帶上祭品、香火、紙錢等祭奠。
祭祀的時候,燒香、安排祭祀的時候也會燒紙錢。可以放鞭炮的地方,放點鞭炮。如果附近有森林或者植物太多,壹定要註意防火,不要放鞭炮。當然,壹定要註意壹點。壹定要有良好的降火意識,燒紙錢,完成崇拜。我們必須確定燒紙的火完全熄滅後才能離開,以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