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山竹的生長環境有什麽要求,如何種植山竹?

山竹的生長環境有什麽要求,如何種植山竹?

山竹屬於熱帶果樹。目前國內能種植山竹的地方並不多。想知道山竹適合的環境是什麽?下面給大家介紹壹下。

山竹的生長習性山竹是藤黃屬的小喬木植物,高度12~20米。雌雄同株,雕謝時有幾簇雄花和雌蕊。研究發現,山竹樹都有退化的雌蕊,屬於孤雌生殖植物。即未受精的雌花可以直接發育成個體(無性繁殖的壹種),所以種子質量非常穩定,幼苗不嫁接,不易變異。

山竹壹般分布在低海拔地區,對氣候和環境的要求非常嚴格。生長區的適宜溫度為4.5~37.5℃,如果在果實生產期間低於20℃,生長會變得非常緩慢。低溫在10℃以下時間過長,第二年開花結果異常,產量降低。當生長期降至5~8℃或相對濕度低於40%時,不利於山竹生長,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山竹喜高濕,要求年降水量大。需要1300~2500mm才能滿足生長,不能長期幹旱。年降雨量分布應該是均勻的。因此,在降水較少的地區,要滿足灌溉條件,土壤不能過濕,地下水位要低於1.8米。另外,山竹不喜歡在鹹鹹的空氣、沙土、淤泥中生長,所以遠離大海的土壤更適合種植。

在斯裏蘭卡的低緯度地區,山竹在5月至6月收獲,在高海拔地區,7月至8月或9月至65438+10月收獲。在印度,有兩個結果期,即7月至65438+10月和4月至6月。泰國的掛果期為5-9月,海南的果實成熟期為6-7月。目前在海南的文昌、瓊海、萬寧、保亭都有種植。山竹從開花到結果需要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期間20℃以下的氣溫對果實生產不利。

第壹次種植氣候如何種植山竹,要滿足其生長需要,尤其是其產果期,溫度要滿足上述要求。如果達不到,山竹就種不好。

這就是為什麽山竹目前在中國只有熱帶海南有商業化生產。山竹種植的難點在於苗期管理。山竹幼苗對溫度和濕度比較敏感,對進入成年果實的山竹樹要求相對不那麽苛刻。

山竹可以通過種子播種,嫁接,切割和層壓。種子繁殖常見,但需7~12年才能結果,而嫁接生長6年即可結果。山竹種子生命力短,留在果肉中的種子生命力可維持3-5周,而種子壹旦取出,只能存活5天,所以最好在采集種子後盡快播種。播種前用水浸泡種子壹天,可以提高發芽率。

將種子放入預先準備好的栽培床中,並鋪設壤土(沙、土壤和有機肥的比例應為3: 2: 1,以利於其生長)。山竹主根發達,側根和根毛很少。增加有機肥的用量並不會讓幼苗長得更快。這期間主要是澆水,直到發芽生長。

當壹對子葉萌發後,要移至長度大於35cm的苗袋中繼續培養。移栽幼苗時,用土將根部包裹,避免傷及主根,否則難以成活或生長較慢。育苗期對含水量要求較高,需要經常澆水。如果幹燥缺水,往往長勢不佳或枯萎,但不能有積水,根部容易腐爛。

苗圃裏的苗木壹般需要培育2年,然後埋起來比較合適。因為山竹果是壹種熱帶果樹,它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需要強光才能長得好或快。它們的早期生長需要遮蔭環境,遮蔭對山竹來說非常重要,所以壹般需要在田間種植遮蔭樹或其他遮蔭措施。初期需要遮光80%以上。兩對四葉長出後,遮蔭可降至60-70%,1年後降至50%,定植前壹個月降至30%。

遮蔭對幼苗的生長非常重要,幼苗在強光下容易枯萎死亡,種植的幼苗也需要足夠的遮蔭來提高成活率。入果後不需要遮光,在全日照下正常生長。

半年後也可種植,但要註意其幼苗只能在早晚沐浴陽光,避免中午陽光直射。挖壹個深、寬、長各70cm的種植穴,在種植前壹周將有機肥和NPK肥(15: 5: 100 g)各20kg放入其中,與土混合後蓋上3/4的土,作為幼苗早期生長的底肥。

剪好育苗袋,慢慢拿出來,最好不要讓土塊破了,放在洞中間,然後堆土,直到浸透苗莖基部。穩定土壤,澆水,用塑料薄膜覆蓋,可以保水保肥,防雜草。

種植後我們需要做的是遮蔭和澆水。因為幼苗的吸水能力較弱,所以這個時期水的供應最為重要。但需要註意的是,不宜中午澆完,早晚都可以。肥料應在成活後半年施壹次,NPK為輔,糞肥等有機肥為主。

結論:山竹是壹種適合熱帶雨林生長的果樹,需要較高的溫度和濕度才有利於其生長。在種植山竹的時候,並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要有足夠的光照才能讓山竹生長。適度的遮光環境有利於山竹的生長,只有進入結果期,才適合受到充分的陽光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