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註意閱讀順序,從左到右,絕不連載。
2.如果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壹個單詞有錯,可以重新閱讀,判斷以第二遍為準;如果第壹遍讀對了,第二遍改錯了,判斷還是以第二遍為準。
3.音節之間要有間隔,否則會有變音現象。
4、音節要完整。聲調貫穿整個音節,要特別註意。不能按照通常流裏的閱讀方法來讀。在音調上要特別註意上面的聲音。在語流中,我們往往把上聲讀成半音,但讀單音節詞時,壹定要整體讀,怕讀得不夠完整,畫蛇添足。如果我們誇大其詞,把它解讀成下降上升的風格,也是要丟分的。
5.註意不要發錯音,因為臺詞都差不多。由於緊張,考生經常會念錯類似的字形,比如“砰”和“抱”,“揣”和“端”,“閃”和“文”。
6.讀詞的時候,不要因為聯想而出現錯誤,比如把“蘭”讀成“展”,“平”讀成“龐”。
7、語速要適中,太快會造成發音不到位,太慢可能超時。
第二個問題,雙音詞
這壹項不僅考察音韻的發音,還考察變調、兒化詞、輕聲的規範程度。除了第壹項,還有帶孩子的字,連讀變調,輕聲。壹般來說,上面有“兒”字的不下四個。變調的關鍵是連字的變調,不少於三遍。
第三,大聲朗讀這篇文章。
1,發音準確清晰,避免漏字、加字、錯別字。
2、不能重讀,即使發現壹個字讀錯了,也不要重讀。回讀會造成語無倫次,考官會扣分。
3、不要出現字、詞的現象。很多考生為了讀對,就跳出來逐字或逐字讀,聽起來很不通順,破壞了文章的整體感覺。
4.註意語調,自然流暢,不要帶朗誦腔或者廣播腔,因為壹旦把握不好,會讓人覺得太誇張不自然。另外要註意方言語調的糾正,尤其是輕重調的問題。方言語調主要表現在字調、句調、輕重調、語氣和節奏上。如果妳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妳必須下大力氣糾正方言語調。
5.語速要適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當考生對自己讀過的作品不熟悉,或者普通話水平差的時候,為了把每個字都讀對,就會壹個字壹個字地讀,導致語速變慢;當妳太緊張時,妳會說得太快。這樣會丟分。說話太快也容易漏詞、添詞、吃詞。
6.註意“兒”的處理,判斷什麽時候發“兒”韻,什麽時候直接發“兒”音節。
7.重疊形容詞中的ABB式和AABB式在閱讀中可以和連讀變調壹起讀,除了壹些習慣讀口語中的連讀變調的情況。
8.適當停頓斷句,否則可能造成歧義或割裂句子的完整性。
第四個問題,命題說話
1,發音要自然,要按照日常口語的語音語調說話,不要有朗讀或背誦的側重點,否則會影響“說話”的口語化。
2、語句要流暢。註意兩點:第壹,多用短句,多用單句。第二,冗余適當,避免口頭禪。冗余是不提供新信息的部分。有人稱之為“無稽之談”。其實適當的冗余是有用的。比如“我是老師”,用提頓語冗余,變成“我是老師”,起到舒緩的作用,讓人感覺自然口語化。但壹定要適度,過多會成為口頭禪。
3.用詞恰當。首先,我們不需要方言詞。另外,要註意多用口語,少用書面語。比如“學習普通話的經歷”可以改成“我們現在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普通話”。我們應該小心使用流行詞和新詞。雖然這些詞可以流行壹段時間,但是以後會怎麽樣就不好說了,所以我們建議不要用。
4.註意題目的內容。口語不是口語作文,不需要特別高的立意和特別嚴謹的結構。跟著題目走,就說3分鐘,內容沒說完也沒關系。盡量不要說讓妳激動的話,因為過於激動的情緒很容易暴露妳的發音問題,甚至導致考生停止說話。盡量避免難發音。比如“R”發音不好,說“壹次難忘的旅行”:“上周日,我去旅行了”可以改成“上周日,我去旅行了”。
5.語速適中,控制說話節奏。考試前,為了控制說話的節奏,最好先試試在“說話”中規定的時間內,妳能說多少。壹般來說,正常語速是壹分鐘240個音節,超過270個音節太快,低於170個音節太慢。準備的時候壹定要準備好3分30秒的內容,因為在測試中,語速通常會比平時快,很多人可能2分40秒就把準備好的內容講完了。發言少於3分鐘,酌情扣分。說話的時候不用看考官,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緊張。考官會在考生發言時計時,3分鐘到了,會示意考生停下來。
祝妳學習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