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新年就來了。
新年的前兩天,在家裏,我看到了大人們就忙著開始大掃除,擦玻璃,洗窗簾、掃塵,搞衛生死角,在大街上,我看到了商鋪前賣燈籠的,賣對聯的,賣中國結的,壹眼望去,紅彤彤的壹片,非常喜慶。街上隨處都能從商家門口的音響裏傳來過新年賀新年喜氣的音樂。在超市裏,我看到了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無論是購物車還是購物籃裏的年貨都塞的滿滿的,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個個滿載而歸。
最能讓我感覺到年味兒的,還是我的農村老家,每到過年的時候,我看到了家家戶戶殺豬宰羊捕魚,打年糕蒸包子磨豆腐,忙的不亦樂乎!家門口小池塘的石階上我看到了更是擠滿了人洗的洗,刷的刷,還相互拉著家常。這時無論妳從哪家門前路過,遠遠的都能聽到“”咚咚咚”的剁肉聲。遠遠的都能聞到香噴噴油鍋香,那金黃的小肉圓,香嫩的扣肉,爽口的排骨,香酥的帶魚,這些美味只有正宗土鍋土竈的油鍋裏才有味道。
年味兒從四面八方傳來,年味兒壹天濃似壹天,那嶄新的衣服,豐盛的菜肴,火紅的鞭炮,熱鬧的晚會……
2.
汽車駛入家鄉時,高高掛的大紅燈籠抓住了眼球,真漂亮。中國此時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可是去年此時,我還在謝菲爾德。壹座二戰中被轟炸後轉型為以教育為主的城市。這裏有大批的中國留學生。去年和朋友們壹起平靜又簡單地迎接了中國農歷新年蛇年的到來,大家壹起做年夜飯並同步看春晚。
理工科男掌勺年夜飯
中國古語有雲: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出國前除夕夜的年夜飯都是父母在張羅,自己根本不用過手。即使如此,壹桌豐盛的大餐也會自然而然出現在除夕夜的飯桌上。在英國過年,要是沒有朋友的主動邀約和操持,估計,我的年夜飯是炸魚和薯條。
朋友都是壹群理工科男生,壹群做得拿手菜的居家男。香幹炒肉,涼拌木耳,粉蒸排骨,宮保雞丁等,經他們壹捯飭就像模像樣得端上了飯桌。這些雖是國內的家常菜,卻是國外的大餐。有些食材不好買,即使有,也非原汁原味,少了點熟悉的味道。可是,有吃的就很幸福啊!
朋友邀請了位臺灣的同學壹起過年。舉杯時,友人欣慰道: “歡迎回家過年!幹杯!”
壹直認為大多數中國男生大男子主義,很少操持家務,總是飯來張口。他們卻改觀了我的偏見認識。或許,生活面前,人人平等。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是生活的底色。每樣都要有,也都要會。留學,不僅重學業,飲食也是學習的壹部分。照顧好自己,不讓家人和朋友擔心和在學術上有所見解或者建樹同等重要。
遠方的牽掛
第壹次在國外過年,不管父母還是子女都有多多少少的不太習慣。我們的年夜飯沒著落,他們沒處給壓歲錢。
電話裏,父母詳細詢問了過年的所有細節。時間,地點,人物,菜單等等,壹個都沒少。我知道,這些細碎的問詢裏,是他們滿滿的思念和牽掛。聽著電話裏家裏的年味兒,心裏很是酸楚,思家的情緒壹下達到了頂點。差點流淚,想想還是硬生生咽了回去。出門在外,不能讓家人太擔心,該堅強的還得堅強。雖然,彼時,我極度想家。
留學之路充滿艱難和孤獨。思鄉之苦在節假日更甚。電話和視頻雖然能及時傳遞信息,可是心裏的情感對方卻摸不著。
聽著電話裏戀人調皮的聲音,心裏很暖。電話的那頭,煙火聲清晰有力,壹發,壹發,又壹發,強有力地綻放在彼此心間。這就是兩個人的煙火,春節獨有的浪漫。
回不去的萬裏之遙,科技能帶去及時信息,傳遞壹部分情感。可是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對家人和戀人的思念,深深地藏在心裏。彼時,完成學業是第壹要務,該吃的苦還得吃。思念,算壹種。不過,只有享受過精神上的孤獨和思念之後,才更珍惜團聚和相處,才更懂得家的意義。
直播間裏的年味
記得很清楚,蛇年的正月初二,是我們慣常的新聞日。春節不放假反而還上課,前所未有的事。可是這在英國,別人不過年。甚至有人不知道中國年的存在。
新聞日,是我們新聞專業的實踐日。從早上的選題會開始,由學生自主選題,主編敲板,在幾個小時內完成新聞的采編寫,最後在謝大新聞欄目JUS NEWS播出。
選題會上,主編同意了同學提出的拍攝舞獅隊在謝菲爾德市政廳彩排的請求。為慶祝中國農歷新年蛇年的到來,謝菲爾德中國學聯和成都市代表團***同準備了壹臺元宵晚會。
當日,我作為主播並未被外派采訪和拍攝,而是呆在家裏幫著做後期編輯。這條舞獅隊的新聞最後並未被當做要聞來播,而是放在節目的最後輕描淡寫地壹筆帶過。
對於這樣的決定,中國同學們對於當日值班的外國編輯有些小小的微詞。對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我們來說,中國新年是根植於心的傳統。
過去的二十幾年,央視和各大地方媒體對春節的報道更是鋪天蓋地,頻出新點。它怎麽就不是大新聞了呢?況且年初二跑出來的新聞,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能這樣處理? 這是文化的差異也是新聞判斷的結果。
英國人對於中國文化並不那麽感興趣。雖然,中國在崛起,中國也頻繁出現在新聞裏。但,並非是謝菲的城市新聞,更不是謝大的周播新聞裏。因為中國新年對這座城市並未有多大影響。對謝大的非中國學生群體也帶不去多少節日的喜慶。即使中國學生,課也照上,論文照寫,飯照做,沒有壓歲錢收。
所以,我們還是尊重主編的決定,把它做成小新聞。新聞雖小,時常雖短,畫面也並非像國內大型晚會般壯觀和恢弘,但,當我播到它時,心裏充滿了暖意和自豪。
今年過年在家過。少了村裏的寧靜和簡單,祖國慣有的聚會和團年也被提上了日程。可每種年味兒都有它獨有的魅力。想念英國寧靜祥和的新年,期待中國大家庭熱鬧的團聚。讓我們擁抱每種不同的年味兒,享受,並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