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對意大利面條的起源壹直未能達成壹致。有些人認為意大利面條是凱爾·波洛從中國帶到意大利的。也有人認為,早在公元前7世紀,當時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塞魯斯人就開始制作面條。
在托斯卡納發現的公元前4世紀的塞魯斯汗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了壹張用來和面的大木桌和煮面時必須使用的廚具。從這些器具可以看出,當時的塞魯斯人已經開始制作各種形狀的面條。不管怎麽說,意大利面歷史悠久,在幾千年的進化過程中不斷改良。
還有證據表明,屋大維成為古羅馬的凱撒後,羅馬的人口已經達到654.38+0.5萬。對古羅馬政府來說,確保許多公民的食物供應成為壹個嚴重的問題。於是,當時的人們想出了壹種保存面粉的新方法。面粉先做成面團,然後用刀把面團切成面條。這種面條曬幹後至少可以保存壹年。因此,掛面在意大利人中間很受歡迎。不過當時吃掛面的都是平民百姓,貴族和富人家裏還是吃現做的面。直到公元19世紀,幹意大利面才成為所有歐洲國家的餐桌美食。
從那以後,通心粉(壹種意大利面條)在歷史上壹直保留著它的名字。1279年,熱那亞的壹名士兵在遺囑中提到了“壹個裝滿面條的小木桶”。16世紀的壹部喜劇,劇中壹個那不勒斯人說:“吃妳的通心粉吧!”為了慶祝戰役的勝利,意大利國家統壹運動的英雄加裏波第用橄欖油金槍魚面獎勵了著名的紅衫軍。甚至強大的拿破侖也用意大利面條來鼓舞疲憊不堪的軍隊的士氣。就連我們每天使用的叉子,據說也是為了方便吃意大利面而發明的。
歷史證明,在公元1000年,西西裏島出現了壹種特殊的意大利面食譜。1150年,西西裏島巴勒莫每周有數百艘船滿載意大利面,駛向世界各國。那不勒斯國王斐迪南二世(1467-1496)下令用機器代替人的腳來制作面團。1740年,第壹家意大利面工廠在威尼斯建成。1800年,人們開始在意大利面中加入西紅柿,這立刻成為了壹種受歡迎的美味。
也有人說,在18世紀,那不勒斯附近有壹個面條和面館老板,名叫馬卡羅尼。有壹天,羅尼的小女兒把面團搟成空心條,在玩耍時掛在晾衣繩上。羅尼受到啟發,把空心面做出來,拌上番茄醬,很受顧客歡迎。此後,羅尼建造了世界上第壹家通心粉加工廠。於是,通心粉逐漸傳遍了全世界。第壹家通心粉加工廠,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通心粉。於是這種“馬卡羅尼”面食逐漸傳到了歐洲和世界很多地方。
二、軼事:二戰意大利戰俘的逃亡
二戰中,不僅盟軍戰俘和意誌堅定的納粹戰俘試圖逃離戰俘營,希望重返軍隊和前線;就連意大利戰俘也曾逃脫,但他們的“逃脫”可以說是“多姿多彩”的。其實意大利戰俘壹直都很配合,講究“騎士精神”,基本上不會有逃跑行為,但還是有壹些“不安分”的戰俘試圖逃跑,逃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意大利戰俘被關押在英國戰俘營197。這些戰俘非常合作和誠實,英國的管理也非常松散。突然有壹天,197名意大利戰俘從戰俘營逃出來,人們發現他們竟然挖了壹條幾十米長的地道來跑。這讓英國人民怒不可遏。沒想到意大利人還有勇氣逃跑,整個戰俘營都顏面盡失,於是我調動了戰俘營的所有力量,包括剩下的意大利戰俘(不知道指揮官怎麽想的,我讓戰俘去找戰俘)。找了近半個月,也沒找到影子。我好像是憑空而來的。看來只能上報了,於是197戰俘營指揮官硬著頭皮上報了戰俘逃跑的消息。指揮官已經在等著被撤職,甚至準備上軍事法庭。
幾天後,這群戰俘被發現。原來他們去了其他戰俘營。於是我準備把他們送回原來的戰俘營,但是這群“勇敢”的意大利人因為各種原因死活不回去。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個戰俘營待遇優厚,每周可以吃意大利面,而那個戰俘營待遇並不好。結果原戰俘營的犯人聽說後也要求做對方戰俘營的“戰俘”。
這讓英國人哭笑不得,只好下令197號戰俘營每周供應壹次意大利面,讓這些“勇敢”的意大利人回去。仿佛贏得了戰爭,這群“勇敢”的“戰俘”排著隊,唱著歡快的意大利民歌,興高采烈地回到戰俘營等待“意大利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