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0
m的面積。藍莓果實營養豐富,尤其是花青素。它不僅具有良好的營養保健功能,還具有防止大腦老化、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藍莓栽培最早的國家是美國,但栽培歷史不到百年。因其極高的保健價值,風靡全球,是世界糧農組織推薦的五大健康水果之壹。
我國藍莓種植面積整體呈波動增長趨勢,2019年種植面積為6.03萬公頃。
2011-2019期間,我國藍莓種植面積呈波動增長趨勢,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2019年,全國藍莓種植面積60300公頃,同比增長8.9%。山東、貴州、遼寧是我國藍莓規模化種植最早的地區,也是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省份。
我國藍莓總體產量逐年增加,2019年產量為211855噸。
2011-2019期間,我國藍莓產量整體呈逐年增長趨勢,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4%。2019年,中國藍莓產量為211855噸,同比增長15%。
我國藍莓產業需求逐年增加,2019年需求量為230700噸。
2014-2019期間,我國藍莓需求逐年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0%。2019年,我國藍莓需求量為230700噸,同比增長18.4%。
我國藍莓產業產值逐年遞增,2019年產值為41.5438+0億元。
2014-2019期間,我國藍莓產業產值逐年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達45%。2019年全國藍莓產業產值41.31億元,同比增長11%。
我國藍莓平均產量低,市場競爭力差。
我國藍莓種植起步較晚,產業化較晚。國內藍莓產業走的是引進消化吸收模仿創新之路。主要品種基本來自國外,新品種和栽培技術創新相對落後。
我國藍莓平均產量僅為世界的1/3,是世界產量最高的國家智利的1/5。落後的栽培技術導致產量和質量低,競爭力差。
我國藍莓種植的成本主要是地租、種子和種苗投入。
藍莓在中國的種植成本主要是地租、種子和種苗投入。粗略估算壹畝種植成本約為13000-14000元。
中國從北到南初步形成了六個生產區。
中國從北到南初步形成了六個產區:遼東半島,以保護性耕作為特色;山東半島,兼顧生鮮和加工;長江流域,兼顧加工食品和生鮮食品;以加工品種為主的貴州、四川;以早熟鮮食為主的雲南;還有正在形成的華南。每個產區的生態特點不同,對應的試驗品種也不同。
中國藍莓產業發展的六大趨勢
我國藍莓產業發展有六大趨勢,1)鮮果將是未來的主要市場,優良的鮮果品質將成為市場的追求;2)價格杠桿因素會帶動老藍莓果園升級,生產效率低的品種會逐漸被替代;3)國際漿果巨頭對中國藍莓產業的投資將倒逼國內企業進行技術改進和升級;4)在“優產區、優品種、優品質”三優理念的指導下,區域化生產將成為主流,而不適合種植藍莓的地區產業發展將會放緩甚至逐漸萎縮;5)在“全產業鏈生產”企業主導、布局和掌握鮮果市場的前提下,“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將成為主要生產模式;6)以藍莓汁、飲料、幹果為主的加工品將穩步快速發展,並將帶動以加工原料為目的的加工品種種植。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農業產業化及農產品加工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