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獨立師和娘子軍連正式成立。
1931年5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在樂會縣第四區赤赤鄉內園村正式成立,這就是著名的“紅色娘子軍”。女子軍特務連連長為龐瓊花(後為馮增敏),指導員為王時香。全連有三個排,壹排長馮增敏(後為盧賽香),二排長龐學蓮(後為李昌香),三排長黃敦英(後為曹家英)每排三班,每個班有十名戰士,全連九個班,加上連部的傳令兵、旗兵、號兵、庶務、挑夫和三個膳食員,全連***有壹百零三人。除了兩名年紀較大的庶務、挑夫和壹名十三歲的小號兵是男同誌外,其余都是女同誌。她們絕大多數是農村青年婦女,有的來自農民赤衛隊,有的是***產黨員、***青團員。
揚名
1931年6月,駐在樂會縣中原墟的國民黨樂會縣“剿***”總指揮陳貴苑經常帶領反動民團武裝,對兩萬蘇區進行騷擾。我紅三團決定消滅這股敵人,女子軍特務連也參加。這次戰鬥,布陣於縣蘇區機關所在地的要道上,以配合主力殲擊進犯之敵。
1931年6月21日,紅三團主力部隊為誘敵深入,設伏殲敵,乃向萬寧縣方向開去;當天夜裏,又悄悄撤回來,埋伏在從中原通往樂會縣蘇維埃政府機關駐地的紗帽嶺山林裏。敵人果然中計,誤認為我軍只剩下女子軍連保衛縣蘇區機關。於是,二十七日壹早,陳貴苑帶著國民黨縣兵和文甲、北山等民團二百多人,兵分兩路向我縣蘇區機關撲來。[5]
女子軍連按作戰計劃,假裝退卻,誘敵深入。陳貴苑更為得意,狂叫:“都是女的,誰抓到就給誰做老婆”當敵軍進入紅三團主力埋伏圈時,突然遭到我軍的猛烈打擊,頓時亂作壹團。陳貴苑方知中計,慌忙組織突圍,但已遲了。另壹路敵軍聽到槍聲緊密,懾於我紅軍威力,不敢前進,自顧逃命去了。
經過壹個小時的戰鬥,斃、傷敵軍二十余人,俘敵“剿***”總指揮陳貴苑和中隊長陳傳美以下七十多人,繳獲長、短槍九十多支。[2] 女子軍連機智勇敢地配合紅軍主力英勇作戰的事跡受到根據地軍民的贊揚。從此,“紅色娘子軍”的英名威震瓊島。
改編
瓊海革命根據地示意圖
隨著女子軍特務連聲威大振,要求參軍的婦女越來越多,於是瓊崖特委決定擴編女子軍特務連。1932年春,特委決定將原女子軍特務連從樂四區調往瓊東四區,在紅軍獨立師師部擔任警衛任務,歸紅壹團建制;抽出壹個排,吸收女青年擴編為女子軍特務連第二連,歸紅三團建制,由黃墩英、龐學蓮分別擔任連長和指導員,下轄兩個排,約60人。壹排長由李昌香擔任,二排長由王運梅擔任。[5]
解散
1932年7月,在蔣介石發動第四次反革命“圍剿”的同時,廣東反動當局命令警衛旅急速渡瓊,向瓊崖蘇區和紅軍進行第二次“圍剿”。七月底,國民黨第壹集團軍警衛旅旅長陳漢光率所部三個團壹個特務營和空軍第二中隊壹個分隊***三千多人,從海口港和澄邁縣東水港登陸。敵軍登陸後,其旅部及三個團分別進駐府城、海口、加積、定安等城鎮。為達到消滅瓊崖紅軍,撲滅瓊崖土地革命烈火的目的,敵軍采用“軍事政治、剿撫兼施”的策略,並以“迅雷疾風”手段和“先攻要點”,“重層包圍”、“各個擊破”的戰術,向我瓊崖各個蘇區發動了瘋狂的“圍剿”。[5]
陳漢光組織敵第壹團主力和第二、三團各壹部***壹千六百多人,分兵三路從定安向瓊崖蘇區瓊東四區根據地發動進攻。二日上午,敵第壹團第壹營壹部及第三營為壹路,經煙塘及雙雁村向瓊東四區的平坦村東南方向進攻;敵第壹團第二營及機炮連為壹路,經大路墟向平坦西南方向進攻,敵第三團第二營為壹路,由黃竹向平坦西北方向進攻;另以第二團第三營在水流湖附近設伏堵截,切斷我軍撤退及應援之路。
因敵強我弱,特委研究決定:留壹部分紅軍在原地開展遊擊戰,牽制敵人,特委、瓊崖蘇維埃政府、紅軍師部和軍政學校學員、紅壹團、女子軍特務連利用敵人的包圍間隙,從牛探嶺、苦瓜山向母瑞山根據地轉移。當部隊撤到東安位於瓊東、定安交界的馬鞍嶺時,與敵軍相遇。為掩護領導機關的安全轉移,女子軍特務連和紅壹營留下阻擊敵人。敵人蜂擁地沖上來,女子軍連和其他紅軍戰士們頑強反擊,壹次又壹次地打退敵人的進攻。子彈打完了,就用石頭當武器砸敵人,不讓敵人向前推進。完成阻擊任務後,女子軍特務連第二班又留下掩護其他同誌撤退,全班八位戰士在彈藥斷絕的情況下,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最後全部犧牲在陣地上。[5]
由於紅軍在第二次反“圍剿”戰鬥中失敗,女子軍壹部分英勇犧牲,壹部分失散,連長、指導員等被捕入獄,女子軍第壹、二連先後解體。不久後,海南紅軍主力作戰失利,娘子軍被迫解散,散落於民間。[7]
執行任務
女子軍特務連的主要任務是保衛紅軍師部和蘇維埃政府領導機關,看守犯人,做宣傳發動群眾工作,必要時配合紅軍主力作戰,打擊敵人。除了戰時英勇殺敵外,平時還配合當地蘇維埃政府深入到各村開展活動,是壹支十分活躍的宣傳隊。她們經常深入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啟發群眾覺悟,動員群眾參軍參戰,並向民團家屬宣傳***產黨的政策,通過家屬動員團丁向革命隊伍靠攏。
由於女子軍特務連的積極工作,經常受到上級嘉獎。特委書記馮白駒後來在回憶女子軍連的事跡時,贊揚:“娘子軍活動在蘇區和群眾結合得很好,經常參加農業生產,幫助農民幹各種活,很受群眾擁護。作戰很勇敢,有壹次娘子軍配合主力作戰打敗敵軍,以連為單位計算繳獲,娘子軍還占第壹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