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草莓的種植方法

草莓的種植方法

露地種植草莓是壹種常見的栽培方式,周期短,管理方便,投資少,成本低,用工少。前茬作物多為蔬菜、小麥等早熟作物,幼齡果園也可間作。

壹、選園整地:

草莓生長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壹般土地都可以種植。但是,草莓喜光、喜水、喜肥、喜澇。因此,園內常選擇地勢高、地面平坦、土壤疏松、排灌方便、光照好、有機質豐富的壤土或砂壤土種植。草莓喜歡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適宜的PH值為5.5-7.0。豆類、瓜類、小麥適合前茬作物,盡量避免與番茄、茄子、青椒、馬鈴薯等茄科作物輪作。7、8月份種植前,要徹底清除雜草,精心整地,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滿足整個生長周期對養分的要求。壹般每畝施腐熟雞糞5平方米以上,過磷酸鈣50公斤,復合肥30公斤。基肥撒勻後深耕20-25 cm,耙平覆蓋,耕前每畝用辛硫磷2公斤進行土壤消毒處理。處理後,為邊界準備土壤。仔細做好邊框,否則會嚴重影響苗木種植的成活率和緩苗後的生長。把畦面和壟弄直,土質細平。種植幼苗前2-3天澆水,以穩定土壤。

草莓露地栽培可分為平畦和高畦兩種。平邊框寬度為1.3-1.5m;壟的高度和寬度為0.8-1.0m,壟的寬度為0.40-0.50m,溝的寬度為0.40-0.50m,壟的高度為0.15-。

二、苗木種植:

1.種植期:8月上旬至9月中上旬。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種植時間不同,北方地區應盡早種植,保定地區應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種植。

2.種植密度:每畝7000-10000株。平畦:每畦種植4行,行距0.30-0.35米,株距0.20-0.30米;高度:每畦種植2行,行距0.25-0.30米,株距0.15-0.25米..

3.種植方法:應在陰天或下午四五點後種植,避免陽光暴曬。苗木應選擇具有3-5片葉片、10以上新根、頂芽飽滿的健康苗進行種植。種植深度是幼苗成活的關鍵。種植過深過淺都會導致幼苗死亡。正確的方法是使幼苗的根頸與地面齊平,背部向外拱起,達到不埋心不露根的深度,讓根系充分展開。種植後用力壓實土壤,種植3-4天後立即澆水。澆水後及時檢查,對淤苗、露苗、歪苗按要求補種。種植後,如遇晴天烈日,最好用蘆葦簾或多葉樹枝遮陽。

3.栽後管理:草莓生長周期短,產量高。另外它喜歡肥水,要加強以土、肥、水為中心的各項管理工作。

1.冬前管理:草莓定植成活後,要及時做好淺耕除草工作,及時清除病葉、老葉、匍匐莖,並進行集中銷毀。當有兩片新展葉時,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每畝施10-15公斤,9月下旬至6月上旬再追施壹次10。如果苗栽得晚,肥料可以分兩次和壹次施,用量要減少,最好在開葉期施兩片新葉。除了施肥後澆水,平時也要註意澆水,保持土壤水分。

覆蓋保冷,讓草莓苗變綠過冬,保持土壤水分。冬季前需要地膜覆蓋,這也是壹種增產技術。保定地區覆蓋時間165438+10月下旬。覆蓋前澆壹次凍水,每畝施20公斤復合肥,以利春季發芽。待表面稍幹時,用0.008-0.0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覆蓋,按邊框的寬度和長度蓋在苗木上。塑料薄膜應拉緊、整平、開溝。

2.春季管理:早春秧苗開始發芽時,揭去地膜。保定地區,3月中下旬地膜破膜,即地膜下的苗在地膜上對齊,開壹個小洞,不能太大。然後,用手指沿著小孔將地膜下的幼苗聚集在地膜上,露出芽心。地膜留在原地壓實,幹燥的老葉子被移走。

(1)、施肥澆水:破膜育苗後,土壤壹般比較濕潤,不要急於澆水。春季第壹次澆水可以推遲到蕾期,但也要註意早春風多,氣候幹燥,要隨時檢查土壤墑情,當地地表幹燥時要及時澆水。

蕾期到初花期都需要澆水,澆水要充足。水果收獲期間如遇幹旱,應在傍晚、夜間或收獲後第二天早晨澆水。但要澆少量的水,防止水果被浸泡而導致爛果。有條件的話,滴灌最好,效果更好。

結合蕾期澆水,每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0-15 kg,果實膨大期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0-15 kg,花期至結果期噴施0.3%磷酸二氫鉀3-4次,提高座果率,改善果實品質。

(2)其他管理:從早春到果實采摘期間,要加強植株管理,去除上部和後期花序中的老葉、病葉、匍匐莖和花,減少養分消耗,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

(3)采收:露地草莓栽培成熟期多集中在5、6月份,氣溫高,天氣熱。為了保持水果的新鮮,采收應在氣溫較低的早晨或傍晚進行。這樣可以提高草莓鮮果的保鮮率和完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