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術教學中如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魅力
根據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點評、綜合探究四個學習領域。美術教師如何讓學生在新課改中生動活潑地發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魅力?筆者認為,只有創新的藝術教育才能彰顯藝術學科的獨特魅力。給學生自由的想象空間,把自己內心世界的藝術美挖掘到最大的潛能,進而培養學生的藝術綜合能力。第壹,教學方式要靈活,與生活平行,在課堂上感受不壹樣的快樂。聽過很多特色示範課,課堂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這是否意味著學生可以體驗到美術課的快樂?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愉快的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我們應該充分關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快樂還是冷漠,他們對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消極,他們對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種關註應該有機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在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要更加關註學生的行為、參與熱情、情感體驗以及探究和思考的過程,不能拘泥於教材。教學中有方法,但沒有固定的方法。創造力是最重要的,靈活性是最美妙的。對於國外的經驗,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借鑒、利用和發展。可以針對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經常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有新鮮感,從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讓美術課更加貼近生活。第二,鼓勵和引導學生改變創作方法,感受不同。快樂創造性思維訓練能有效發展和更新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具有明顯的效用,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為美術課堂實踐註入了新的活水。大三學生更註重聯想訓練。方法壹:圖形聯想訓練。老師用各種顏色塗抹宣紙,形成紋理效果,讓學生想象紙上發生了什麽變化。有的同學說會變成孤島,有的同學說會變成鷹和鹿角。還可以用圖形讓學生大膽想象:比如在白底上畫幾個彩色的小圓圈,這會讓學生聯想到:從這幅畫中妳會想到什麽?有同學說:在天上飛熱氣球;有同學認為這是魚娃娃在綠色海洋裏吐的小泡泡,讓同學們展開聯想的翅膀,享受圖形變化帶來的快樂。方法二:增加聯想訓練。老師提供壹些不完整的線條或圖形,讓孩子大膽聯想添加圖片和畫面,看誰完成的作品更生動,更有創意。小學生正處於思維活躍的年齡。他們想象力豐富,能想到成年人想不到的東西,如奇形怪狀的建築、五彩繽紛的天空、美麗的精靈等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或從未見過的東西。他們的創造能力是罕見的。現代社會需要這種創造意識,孩子們需要將想象力運用到創作中,而美術是公認的培養創造力最有效的課程之壹。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在活躍的氛圍中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在玩的過程中享受樂趣,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要積極鼓勵孩子探索性地玩耍,創造玩耍的條件,讓孩子享受玩耍帶來的快樂,把枯燥的知識變成有趣的遊戲,如智力問答、講故事、變魔術等。在書上看到壹節老師的課《色彩的世界》是這樣介紹的:上課前,老師在桌子前放壹杯無色的水,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老師以魔術師劉謙的身份出現,攪拌著杯子裏無色的水。沒想到,水在老師的攪拌下慢慢散開,變成了很多顏色,讓學生們初步體驗到了顏色的變化。像這樣的導入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感到無比的快樂,從而實現了我們的教學目的。另外,在學生藝術創作的實踐中,也可以換個環境教藝術,而不是只讓孩子在課堂上創作。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自發地組織、設計、分工、討論,有條件的可以到音樂室、實驗室、操場、校園等學校附近的鄉村或溪流中,讓孩子們在生活中發現藝術,參與藝術活動,學生可以走進藝術,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享受藝術的快樂,表達個人情感,獲得審美體驗。四、美術教學中材料使用的多樣化,試圖從多個角度結合個性,小學生興趣的穩定性較差。如果提供的工具和材料單壹固定,久而久之,他們會感到厭煩,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改變拓展工具和材料的新鮮感和獨特性,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要積極引導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引導孩子多角度聯想、制作作品,逐步養成多元構思創作作品的好習慣。比如裝飾畫課,有的同學帶來了稻草、稭稈、麻繩、鵝卵石,有的同學帶來了匾額、貝殼、紐扣、啤酒瓶,有的同學還通過粘貼帶來了各種花瓣、花生殼、廢紙板,壹幅幅個性裝飾畫就這樣誕生了。再比如第五冊《植物種子拼圖》的教學,讓學生提前收集各種植物種子,包括小飾品(紐扣、珠子等。).在教學中,學生可以自由貼圖,寓教於樂。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引導學生善於選擇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增強他們化廢為新的創新意識,如將生活中常見的廢舊木板制作成相框、小圖片夾等個性化的手工作品;而且還能啟發孩子從繪畫、水粉裝飾、線描等多角度思考利用這種廢紙板。作為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師,要註重所學知識的滾動性,培養孩子將書本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意識,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活動中。如前所述,在植物速寫的速寫課上,給孩子們不同的植物種子寶寶,讓他們做農民伯伯,體驗植物寶寶成長的快樂,並要求他們描述植物在每個階段的不同變化。這就是生活中的藝術,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和感悟,在體驗和感悟中發展新的情感、能力和意識。教學是壹門科學,也是壹門藝術,讓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上不斷閃爍,讓我們的藝術教學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孩子們盡情享受藝術帶來的魅力,這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五、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多媒體技術優化的課堂教學為學校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直觀感受教材,有利於重點難點的突破。學生們喜歡電影和有趣的情節。多媒體直觀、具體、靈活、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符合學生的要求,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這種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大膽去做,讓學生學會靠自己的感受、觀察、思考、體驗、發現、討論、收集、嘗試、反思來完成學習目標。給學生思考和表達的空間,讓學生擺脫老師和課本的思維圈,在藝術的世界裏展開聯想的翅膀六、老師現場演示的時機選擇。教師課堂演示的內容和形式安排得當,演示的時機就顯得極為重要。同樣的內容,同樣的形式,錯誤的演示時間,還是會阻礙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曾經在壹本書上看過壹位老師的《夢中的我》,開始用動畫介紹,引出夢的話題,然後引導學生回憶夢中的我,最後引導學生描述夢中的我。經過前兩個環節的引導和挖掘,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他們爭先恐後地用語言和動作描述自己的夢境場景,想象自己像鳥兒壹樣在藍天上自由飛翔。老師:老師昨天做了壹個有趣的夢。告訴妳,好嗎?老師講述自己的夢,同時展示描繪夢的模型圖片,引導學生積極的人生觀。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必須再接再厲。教師引導學生評價模板畫,引導學生描述夢中的我。顯然,這個班學生的作品都是老師的夢想。老師在美術課上演示的機會往往因班而異。如果妳看過初級老師演示老師最喜歡哆啦a夢(在黑板上畫哆啦a夢),妳知道它有什麽技能嗎?要不要再給它壹些神奇的技能?健康1:成為壹名偉大的廚師。老師:好,老師戴上廚師帽。(老師示範:畫壹頂帽子)學生2:成為壹名歌手。老師:好主意。誰想給哆啦a夢畫個麥克風?(學生畫,老師幫忙修改)學生3:變成超人。老師:這是個好主意。妳會給哆啦a夢披上超人鬥篷嗎?老師在這裏的示範就像壹根導火索,點燃了學生技能和情感的火焰,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的示範是最直接、具體、直觀、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國畫教學中,老師要親自手書,進行詳細的示範和指導,學生如果見證了繪畫的關鍵,就會心領神會。學生在練習中還會時不時提出關於繪畫的問題,老師會現場演示,遠比任何口頭解決方法有效。教師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範的教學環節都當場作畫,所以需要在課前準備合適的模板畫,有效地啟發和引導學生學習。比如在教命題畫、想象畫或設計創作時,為了打開學生的創作思路,可以提前準備相關的模型畫,教給學生創作經驗、構思方法和技法,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創作和設計的方法。不僅展示了多幅精美的模特畫,還展示了幾幅構圖不合適的模特畫。對比了很多款,逐漸淘汰,最後剩下最完美的壹款。這種對比演示,壹方面為學生揭示了壹些彎路和常見錯誤,另壹方面使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定有了清晰的認識,提高了藝術欣賞水平。總之,教學是壹門科學,也是壹門藝術,藝術教學有多種教學方法。只要認真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內容的重點和教學過程的創新,就能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探究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施過程中,要深入滲透新課程理念和目標意識,善於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揚長避短,勇於創新,不斷改進和完善美術教學,增強其魅力。讓創新的火花在課堂上不斷閃爍,讓我們的美術教學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孩子們盡情享受美術帶來的樂趣,這需要我們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