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草最早在印度種植,在馬來西亞有著悠久的歷史。荷蘭人在魚菜中使用香茅作為調料,為湯和酒增添香味,同時強調其藥用效果。傳說檸檬草於1666年由葡萄牙人帶到印度,後從印度傳到熱帶地區。1906左右,由於其香味高於香茅,香茅的種植在馬來西亞大獲豐收。後來,檸檬草在斯裏蘭卡被廣泛種植。檸檬草於1786年引入英國。傳入日本已經三年了,也就是1914。香茅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1.5m,叢生,地下莖短,有彎曲的輪狀節。葉密集分布於地下莖,狹長線形,頂端隆起,堅硬,灰綠色,葉長1m。寬約1.5 cm,穗細長,多數小穗分離,雄花有梗,兩花無梗對生。
檸檬草適合種植在濕度大,雨量充沛的地方,日照和降水最好錯開,沙壤土土質最好。繁殖為植物繁殖,種植期為4-6月,花期為8-10。最好在種植3 ~ 4個月後進行第壹次刈割,以後每隔40 ~ 50天刈割壹次,壹年可進行3 ~ 4次收割。三四年後,要移植調理用的葉子。亞洲熱帶的檸檬草的白色膨大葉鞘的下部用作咖喱的調料,也用作泡菜的調料,因此葉柄在市場上出售。同時也用於調味果子露、烹調魚的調料、湯和甜酒的調味,還可以代替茶。為此,歐洲現在正在將它種植在溫室裏。檸檬草的莖和葉可以蒸餾得到精油。檸檬醛的含量為70% ~ 90%,可作為檸檬油的替代品。另外類似馬鞭草,也叫馬鞭草油。在古印度,瓷杯也是用檸檬草浸泡過的水浸泡,讓杯子散發出青草的香味,然後用來飲用。他們稱之為Rho9de杯。此外,祭壇用香、宴席用香料、寢具用香都可以。精油有時可以入藥。印度人常用它內服治療腸道疾病,外用治療風濕病。馬來人用的時候不會把檸檬草和其他草混在壹起。生完孩子後,色芒婦女喝香茅湯,新加坡的馬來人和其他滋補品壹起服用。
鮮草和幹草的應用:檸檬香茅可用於全草,鮮草或幹燥植物的葉和莖具有強烈的檸檬香味,在亞洲的印度、越南、泰國等國家廣泛用作湯和肉制品的調味料,如在咖喱中加入葉子。在印度,香茅直接碾碎,放入清水中做洗發水和洗頭水。它還可以用來給非酒精飲料、烘焙食品和蛋糕增加風味。檸檬香茅茶的沖泡方法:取約3克幹草或切適量鮮草(5 ~ 10克),用250C熱水沖泡,靜置5 ~ 10分鐘後飲用,或與其他芳香草藥混合。目前,臺灣中部省份的農民也出售曬幹後制成的香茅枕頭。
香茅油的應用:香茅油可直接用作香水、化妝品、肥皂、面霜等加工產品的香精。檸檬香茅精油屬於半幹性精油,在香薰中被認為對油性皮膚有幫助。檸檬醛可用作合成紫羅蘭酮(香水和化妝品香精)的原料。因此,檸檬醛可以從香茅油中分餾出來,用作軟飲料、肥皂、香水、化妝品和洗滌劑的香精,並掩蓋許多工業產品的臭味。
藥用:香茅在傳統或民間醫學應用中被認為具有祛風驅蟲的功效。在中草藥的分類中,其性味功能歸為辛、溫。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的作用。此外,相關研究報告指出,香茅精油具有鎮靜和抗菌作用。香茅精油具有抗真菌作用。揮發油是殺蟲劑和誘變劑。報告指出,香茅對真菌有毒。目前,壹些有機栽培管理使用稀釋香茅油作為有機殺蟲劑或種植香茅作為植物驅避劑,但實際效果仍有待實驗數據證實。
栽培環境:香茅喜歡溫暖濕潤的全日照環境和排水良好的沙地生長。在印度,主要種植區分布在平均溫度在18到29℃之間,年平均降雨量在70到410毫米之間,土壤pH值在5.0到5.8之間的地區。每公噸鮮草最大產油量是生長溫度在25 ~ 30℃之間,年平均降雨量在2500 ~ 3000毫米之間的條件,同時氮肥用量約為186公斤/公頃,磷肥用量為26公斤/公頃,鉀肥用量為384公斤/公頃。氮肥對地上鮮草產量影響較大,鉀肥對香茅油產量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