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斷續是壹種什麽藥材

斷續是壹種什麽藥材

錯了,是續斷.藥 名:續斷

拼 音:XUDUAN

英文名:Himalayan Teasel Root

來 源:為川續斷科植物川續斷或續斷的根。

功 效:補肝腎,續筋骨,調血脈。

主 治:治腰背酸痛,足膝無力,胎漏,崩漏,帶下,遺精,跌打損傷,金瘡,痔漏,癰疽瘡腫。

性味歸經:苦辛,微溫。①《本經》:“味苦,微溫。”②《滇南本草》:“性溫,微苦微酸。”③ 《本草經疏》: “苦甘辛,微溫,無毒。”

入肝、腎經。①《滇南本草》: “入肝。”②《雷公炮制藥性解》: “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①《本草經集註》:“地黃為之使。惡雷丸。”②《得配本草》:“初痢勿用,怒氣郁者禁用。”

別 名:龍豆、屬折(《本經》)、接骨、南草(《別錄》)、接骨草(《衛生易簡方》)、川斷(《臨證指南》)

處方名:川斷、川續斷、續斷、川斷肉、炒川斷、生續斷、炒續斷、酒續斷、鹽續斷、續斷炭

處方中寫川斷、川續斷、續斷、川斷肉均指生續斷。為原藥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曬幹,生用入藥者。

炒續斷為續斷片用文火炒至黃色,略帶焦斑,取出攤晾入藥者。溫補肝腎功效增強。

酒續斷又名酒炒續斷。為續斷片用黃酒淋灑拌勻,待吸盡,再用文火炒幹入藥者。功偏行血脈。

鹽續斷:又名鹽炒續斷、鹽水炒續斷。為續斷片用鹽水淋灑拌勻,待吸盡,用文火炒幹入藥者。引藥走腎,補腎之功增強。

續斷炭為續斷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用清水淋灑滅盡火星,然後取出晾幹入藥者。功偏止血安胎。

商品名:續斷:為植物續斷的根。

川續斷:又名川斷。為植物川續斷的根。

均以根條粗壯、質軟、幹燥、斷面綠褐色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川續斷主要分布於四川、湖北、湖南、雲南、西藏等地。續斷分布河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西、江西、山西、貴州、陜西等地。藥材主產湖北、四川、湖南、貴州、陜西、雲南、江西、廣東等地亦產。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8~10月采挖,洗凈泥沙,除去根頭,尾梢及細根,陰幹或炕幹。

拉丁名:藥材Radix Dipsaci原植物①川續斷(《綱目》) Dipsacus asper Wall.②續斷 Dipsacus japonicus Miq.

炮制方法:續斷:洗凈泥沙,除去殘留根頭,潤透後切片曬幹,篩去屑。炒續斷:取續斷片入鍋內以文火炒至微焦為度。鹽續斷:取續斷片入鍋內,加入鹽水拌炒至幹透為度。(每續斷片100斤,用食鹽20斤加開水適量化水)酒續斷:取續斷片用酒拌勻吸幹,入鍋內以文火炒幹為度。(每續斷片100斤,用黃酒20斤)

考 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續斷,勿用草茆根,緣真似續斷,若誤用服之,令人筋軟。”②陶弘景:“按《桐君藥錄》雲:續斷生蔓延,葉細,莖如荏大,根本黃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今皆用莖葉,節節斷,皮黃皺,狀如雞腳者;又呼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時人又有接骨樹,高丈余許,葉似蒴藋,皮主療金瘡,有此接骨名;疑或是。而廣州又有壹藤,名續斷,壹名諾藤,斷其莖,器承其汁,飲之療虛損絕傷,用沐頭又長發,折枝插地即生,恐此又相類。李雲是虎薊,與此大乖,而虎薊亦自療血爾。”③ 《唐本草》: “續斷,所在山谷多有,葉似苧而莖方,根如大薊,黃白色,陶註者非也。” ④《本草圖經》:“續斷,今陜西、河中、興元府、舒、越、晉州亦有之。三月以後生苗,幹四棱,似苧麻;葉亦類之,兩兩相對而生;四月開花,紅白色,似益母花;根如大薊,赤黃色。七月、八月采。謹按《範汪方》雲,續斷即是馬薊,與小薊葉相似,但大於小薊爾,葉似旁翁菜而小厚,兩邊有刺刺人,其花紫色,與今越州生者相類,而市之貨看,亦有數種,少能辨其租良,醫人用之,但以節節斷、皮黃皺者為真。”⑤《綱目》:“續斷之說不壹,桐君言是蔓生,葉似荏,李當之、範汪並言是虎薊,日華子言是大薊,壹名山中蒡;蘇恭、蘇頌皆言葉似苧麻,根似大薊。而《名醫別錄》復出大、小薊條,頗難依據。但自漢以來,皆以大薊為續斷,相承久矣,究其實,則二蘇所雲似與桐君相符,當以為正,今人所用,以川中來,色赤而瘦,折之有煙塵起看為良焉。鄭樵《通誌》謂範汪所說者,乃南續斷,不知何據,蓋以別川續斷耳。”

生藥材鑒定:幹燥根呈長圓校形,向下漸細,或稍彎曲,長7~10厘米,直徑1~1.5厘米。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有扭曲的縱皺及淺溝紋,皮孔橫裂,並有少數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微帶角質性,皮部褐色,寬度約為本部的壹半,形成層略呈紅棕色,木部淡褐色或灰綠色。維管束呈放射狀排列,微顯暗綠色。氣微香,味苦甜而澀。以粗肥、質堅、易折斷、外色黃褐、內色灰綠者為佳。顯微鑒定:粉末:黃棕色。①草酸鈣簇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直徑15-50μm,含晶細胞縱向連接,簇晶排列成行。②薄壁細胞長方形或紡錘形,壁稍厚,表面斜向交錯的網狀紋理較粗而明顯。③具緣紋孔及網紋導管直徑約至72(-90) μm。④木栓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或長多角形,壁薄。

中藥化學成分:川續斷根含生物堿、揮發油。續斷根含續斷堿及揮發油。近年從根中分得多種三萜皂甙。

中藥化學鑒定:取本品粗粉5g,加氨水潤濕,用氯仿回流提取,氯仿提取液再用稀鹽酸(1→100)100ml,振搖提取,分取酸液,加氨試液使呈堿性,用氯仿10ml萃取,氯仿提取液再用稀鹽酸5ml,振搖提取,酸液分置3只試管中,壹管加碘化鉍鉀試液,生成橘黃色沈澱;壹管加碘化汞鉀試液,生成黃色渾濁;另壹管加矽鎢酸試液,生成灰白色渾濁(檢查生物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