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覺得是因為她們本身帶著對唐七的喜愛和對大風的質疑在看《桃花債》。三生三世這部小說其實還是挺長的,桃花債也不算短,三生三世劇情又比較拖沓,場景轉換和人物很多,時間跨度長,整本看下來主要的感覺是像,但是不能說壹模壹樣,這也正是唐七高級抄的表現,很多唐七粉也是由此得出不是抄襲的結論,但是如果把兩本書的主要大綱和重要的劇情轉折列出來就會發現非常相似的地方而且是按順序下來的。不僅如此辣,主角,配角性格比較閃光和獨特的點都比較像,有的是壹個人拆成兩個,有的是兩個合為壹個。
還有壹點,現在的三生三世經過改版,將本來和桃花債非常像的地方做了壹定修改,所以看起來又不像了壹些。
不過這種修改就像是我們抄語文閱讀題的時候……
還有很多人說到的文風抄襲不算抄襲的話。我承認。但是在我看來,三生三世和桃花債世界觀像,人物像,大綱像,唯獨文風是不像的。
大風的文筆是很簡潔的,帶著壹點自嘲的幽默的。她的小說語句甚至需要默念出來才能感覺到其韻律的。
而唐七的文筆更接近平鋪的描寫。她的語句,壹字壹句讀下來的話會發現沒有什麽出於常人特點,是普通人也同樣寫的出來的文字。
如果以語文老師常說的,寫文章力求簡練來講,大風無疑是更勝壹籌的。但對於很多人,尤其是讀書非常快的人來說,語言更普通反而更能打動她們,更具沖擊力。
總的來說,她們的文風是並不太像的,但給人帶來相似感覺,主要是因為背景。好的小說的每壹個場景都是可以想象成壹幅畫的,畫面中不僅要有幾個人,還要有他們身後的背景。正是意義相同的對話,相似的背景色調、空間位置、元素,讓人有兩者文風相似的錯覺。
舉個栗子。
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壹路跋山涉水,浩浩蕩蕩,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讓人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麽沒有這麽煩亂的聲音呢?
這是長相思的文極其翻譯,不是特別貼切(因為唐七事實上還改了敘述順序),但大致能表現出三生三世中壹些場景與桃花債的關系。這兩個段落,尤其是前幾句乍壹看也是和詩詞不太相像,但實際背景畫面是相同的。甚至說有些人會覺得翻譯更加打動人。但納蘭性德是壹介文豪,而翻譯(呃,說不定也是不普通的人哈)。
我認為從以上幾點入手,還是能夠比較明顯的看出唐七的抄襲痕跡的。畢竟……整篇文章連貫下來的主脈實在是很像啊。
最後再談談我對抄襲的定義的理解吧,恩,我經常看到唐七的粉絲說壹句話:天下文章壹大抄。是啊,可是妳別擱壹只羊身上薅羊毛啊,都把它薅禿了,而且薅了還去懟人家羊的主人。從很多小說和電影裏我們可以看到經典的影子,比如說我壹直認為龍族第壹部的前半部分很像哈利波特,校長的設定很像聞香識女人裏的老頭……但作者無疑也是有很多自己的東西,並且在小說中毫不忌諱的提到校長很喜歡聞香識女人這部電影←之類,算是比較隱晦的點名人物創作靈感來自那裏。網絡小說發展起來,我們會看到很多相似題材的小說會出現裝梗的現象,其實不是我說啊,最開始開創這壹題材的那篇小說真的是被抄爛了,甚至,整個這個題材的發展就是源於對這壹部開創性小說的最重要的梗的抄。但是人家不會整篇抄下來好麽,也不會做出這麽多極品的事情。
大多數小說,更多的是因為作者本身讀過很多小說,不自覺的用了壹些東西在自己的小說裏,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出處是哪裏,跟原來的場景也大多會有明顯差距。最終寫出來的結果,應該是在小說中偶爾會發現這個梗和這本書有點像,那個梗和那本書有點像,壹本下來,起碼能找到幾十上百本梗的出處(當然是說比較長的小說)(沒錯,就是像錦繡未央那樣,不過這個作者也是缺心眼,她想到要這樣寫之後居然還去找原文復制粘貼下來壹個字也不帶改的,她要是像唐七壹樣把語句改改,按照她這個撞梗情況應該是不算抄襲的),和同壹本小說連撞51個梗並且順序壹致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只有抄襲可以解釋。
以上。